行住坐臥三十二頌·割愛辭親如是行
《行住坐臥三十二頌·割愛辭親如是行》是宋朝釋印肅的作品之一。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1]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 |
割愛辭親如是行,豈求衣食及為僧。 步步澄輝無別想,卓然獨立妙明生。 |
” |
— [宋]釋印肅 |
目錄
作者介紹
在中國漢傳佛教歷史上,普庵禪師其名如日高懸,後世景仰。師乃江西宜春人,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俗姓余,字印肅,27歲禮壽隆賢法師落髮為僧,28歲受甘露大戒於宜春城北開元寺。次年入湘,訪溈山牧庵法宋禪師而省悟,紹承禪宗臨濟之法緒,為臨濟法系第13代祖師[2]。39歲時,領使貼往慈化寺,主慈化寺"自此弘誓,開化人天"。孝宗丙戌乾道二年(1166年)始營梵剎,至乾道四年十二月落成。
宋詩中興期
南宋前期﹐抗敵﹑北伐成為詩人表現的重大主題﹐愛國詩的大量湧現﹐使宋詩在這方面成為超越前代並給後世以莫大影響的典範﹐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貢獻。以陸游為代表的中興詩人﹐紛紛從江西詩派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建立起自己的風格。陸游的「從軍樂」﹑楊萬里(1127~1206)的「誠齋體」﹑范成大(1126~1193)的田園詩﹐均能獨自網開一面﹐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除愛國﹑抗戰之外﹐農村下層民眾的生活﹐也是他們的共同題材。詩歌語言也開始趨於通俗﹑自然和口語化。楊萬里的「活脫」﹐陸游的平易﹐范成大的明白如話﹐包括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詩歌的平直質樸﹐均使這一時期的詩歌表現出與前幾個時期以及唐詩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