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塔
虎丘塔 |
中文名;虎丘塔 外文名;Tiger Hill Tower 景點級別;AAAAA級 所屬城市;江蘇省蘇州市 |
蘇州雲岩寺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上,俗稱虎丘塔,
有「先見虎丘塔,後見蘇州城」之說。
蘇州雲岩寺塔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蘇州雲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結構閣樓式磚身木檐塔,共7層,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組成。
蘇州雲岩寺塔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樓閣式多層磚石塔的典型代表,為現存江南仿木樓閣式塔年代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磚石塔的形式特徵,其樣式特徵為獨特的江南仿木樓閣式塔系樣式,是江南樓閣式塔演變過程中的活化石。
1961年3月4日,蘇州雲岩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目錄
歷史沿革
蘇州雲岩寺塔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宋建炎年間(1127年—1130年)至清咸豐十年(1860年),蘇州雲岩寺塔經過七次火災,外面的木構部分如塔檐、木製斗栱等均已燒毀,對磚體塔身影響不大。
蘇州雲岩寺塔於元至正四年(1344年),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宣德年間(1426年—1435年),崇禎年間(1628年—1644年)進行修繕。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蘇州雲岩寺塔第七層被拆除重建,此層位置略向傾斜的反方向移動,意在改變重心,糾正偏斜。其外觀上與其它六層不同。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攻占蘇州,縱火焚燒。
1956年,蘇州雲岩寺塔進行大修,從頂層至一層,用三道鋼筋混凝土箍加固,樓面用十字鋼筋拉牢,全面對塔身損壞部分進行了維修,使開裂的塔身成為一個堅固的整體。
1977年,江蘇省和蘇州市文化主管部門發現蘇州雲岩寺塔的東北角,因傾斜不斷加劇,向北偏東方向傾斜2.54米。
1978年,蘇州市成立修繕工程指揮部,提出蘇州雲岩寺塔加固工程的方案,於1981年12月動工,對塔的基部進行加固,1986年維修工程全部完工,從根本上消除了塔體的沉降和傾斜的危險。
2010年,蘇州雲岩寺塔傾斜比較嚴重,經測量塔體中心線偏離鉛垂線的角度為3°59′,堪稱中國第一斜塔。
蘇州雲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結構閣樓式磚身木檐塔,共7層,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組成。
因年久,木檐和塔頂鐵剎已經毀壞,現存主要是磚砌部分。
因地基不均衡沉降等原因,塔頂逐漸偏心已達2.34米以上。
蘇州雲岩寺塔塔身、平座等均為磚砌,外檐為磚木混合結構。外壁每層轉角處都砌成圓柱形,每面又以檐柱劃分為三間,當中一間是塔門,左右兩間是磚砌直欞窗。
柱頂搭橫額,上置斗栱,承托着腰部的塔檐,再上面是斗栱和平座欄杆。外壁塔門至迴廊有一走道;廊以內是塔心,八角形,東西南北四面開門;從塔門經過走道走入塔的中央,小室平面除第二第七是八角形外,其他皆方形。塔內各層頂部用大小不同的斗拱和磚塊挑疊砌成長方形、方形、八角形藻井,形式和製作都很精緻。
蘇州雲岩寺塔所用木材較少,除了塔檐的角梁是木製外,在塔心磚壁和外壁轉角處亦發現有木骨連接,並延伸至斗栱,木骨藏於磚體內部。
特點
蘇州雲岩寺塔為仿樓閣式磚木套筒式結構。
採用雙層套筒結構,木梯設在兩層套筒之間的迴廊里。塔身由底向上逐層收小,形成微微膨出的曲線輪廓,造型優美。
蘇州雲岩寺塔是一座斜塔,向北東方向傾斜。據初步測量,塔頂已偏離底層中心約8米多。導致傾斜的原因,根據現在掌握的情況和資料初步分析,主要是由於塔基的不均勻沉降所致。由於蘇州雲岩寺塔是建造在一個南高北低的斜坡上,北面填土較多,南面填土較少,厚薄不一樣,受壓後收縮程度也不同,造成塔基不均勻沉降,而使塔身向沉降的方向傾斜。
1956年3月30日,蘇州雲岩寺塔修復過程中發現浮雕石函,裡面有鎏金鏤花楠木經箱,箱裡有7卷青紙真金書寫的《妙法蓮花經》,還有刺繡、絲絹、宋錦經帙多方。5月5日,施工發現除了銅錢、銅鏡、銅佛像外,還有鐵鑄金塗塔、檀龕寶相、越窯青瓷蓮花碗。
鐵鑄金塗塔
鐵鑄金塗塔,外套鐵函和石函,類似印度佛塔的形狀,內藏金瓶一隻,瓶里有舍利子一粒。包裹金塗塔的絹綾上用墨筆記載這是迦葉如來的舍利子,迦葉如來就是釋加牟尼的兩大弟子之一,他的真身舍利子被視為佛門聖物。
檀龕寶相
檀龕寶相,用檀香木雕成,外作圓柱形,內一剖為三,連以繩紐絞鏈,可以開合。裡面有3個佛龕,供有透雕觀音、善才和龍女。頭部雖小如綠豆,仍面目清晰,頗具神采。
青瓷蓮花碗
越窯青瓷蓮花碗,又稱「秘色瓷」,為五代越國燒制的青瓷器,被史家評為「薄如紙、潤如玉、聲如磬。」現為國家一級文物,收藏在蘇州博物館內。
彩繪
蘇州雲岩寺塔在磚面上用白色灰粉和紅黑二色繪製。橫額枋上繪「七朱六白」(七個紅色塊和六個白色塊相間而成的圖案)、如意頭;壺門上繪梳花;斗拱上繪紅白相間和紅黑相間的顏色;天花藻井等繪如意頭、梳花、方格羅紋、團科、寫生花和球紋格子等。這些彩繪色彩調和,圖案精美,是中國較早的建築彩繪之一。
蘇州雲岩寺塔建於蘇州虎丘山上,虎丘山又名海涌山,是一座火成岩堆積而成的小山阜,高約30多米。傳說春秋末期(前6世紀),吳王闔閭死後葬在這裡,下葬三天後,在山上出現了一隻白虎,從此人們便稱這座小山為虎丘。
晉代,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兄弟曾在虎丘山上建造宅第,後來王家舍宅為寺,名虎丘寺。
唐代,因避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的諱,改名武丘報恩寺。寺內原也建過塔,是平面方形木塔,不是現在的雲岩寺塔。
宋至道年間(995年—997年),報恩寺重建後改名雲岩寺。
飛詩會
據清《虎阜志》轉載的《平原隨筆》:明代蘇州書法家祝枝山和陸濟民、張夢晉、韓壽椿四人登上蘇州雲岩寺塔頂,但見「八荒洞然,萬籟齊發」,於是飲酒樂甚。韓壽椿取出紙筆,提出賦詩唱和,以紀其游。待四人寫好詩後,正在逐一品評,天風颯颯,把紙卷出塔外,隨風盤旋,將要落地時,又被老鷹銜住,竟不知所去,四人見狀,笑稱為「飛詩會」。
研究價值
蘇州雲岩寺塔作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樓閣式多層磚石塔的典型代表,其形制與樣式對於江南樓閣式塔的演變具有兩方面意義:其一:時代性,雲岩寺塔為現存江南仿木樓閣式塔年代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磚石塔的形式特徵;其二:地域性,其樣式特徵為獨特的江南仿木樓閣式塔系樣式,與同時期北方多層磚塔迥然不同。
蘇州雲岩寺塔儘管在外觀上仿木,但其在具體結構、構件的樣式上與北宋成熟磚身木檐口塔略有不同,本質更接近磚塔,是江南樓閣式塔演變過程中的活化石。
在蘇州雲岩寺塔發現的鎏金寶塔模型,對研究中國古代的建塔制度,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文物保護
1961年3月4日,蘇州雲岩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蘇州雲岩寺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的虎丘山上。
開放時間
8:00—17:00(1月1日—12月31日)
門票價格
淡季:每年10月31日至4月15日,60元/人;
旺季:每年4月16日至10月30日,80元/人。
交通信息
蘇州市內乘坐公交遊1路、游2路在虎丘南門下;乘坐公交816路、949路在虎丘路下;乘坐公交32路、蘇州好行1號線在虎丘北門下。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虎丘塔是馳名中外的古塔建築,由於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快資訊 ,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