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
生平
關於藺相如的生平記載甚少。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藺相如原為趙國宦官令繆賢的舍人。繆賢是趙惠文王的寵臣,後來犯罪,計劃出逃燕國。藺相如勸阻他,認為出奔燕國必然會被燕王逮捕送還趙國,不如主動向惠文王請罪。繆賢照做,果然得到惠文王赦免。事後,繆賢對藺相如頗為器重。
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來趙國,願以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和氏璧」。趙國群臣商議後認為,奉璧予秦國,則恐得不到城池;若不奉璧予秦國,則可能被秦國攻打,懸疑未決。在繆賢的推薦下,惠文王派藺相如持和氏璧出使秦國。藺相如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過人的意志成功保住了和氏璧,而秦國也沒有獻出城池,史稱完璧歸趙。歸國後,趙惠文王拜他為上大夫。
前279年,秦昭襄王計劃攻打楚國,派人約惠文王至澠池相會,聲稱希望與趙國共棄前嫌。惠文王原本不想前去,但在藺相如和廉頗認為不去就會示弱於秦國,最終惠文王下決定攜藺相如赴會,以廉頗帶兵護衛。秦王欲羞辱趙王,但被藺相如巧妙化解。歸國後,趙惠文王認為藺相如功勞更大,拜他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卻看不起他,認為自己帶兵護衛趙王功勳卓著,而藺相如只是一個伶牙利齒出眾的卑賤之人,對此頗為不平。
藺相如得知後便竭力避免與廉頗見面,他的手下都想離他而去,他說自己並非畏懼廉頗,只是若與廉頗鬧翻的話,秦國可能會趁虛而入;為了顧及趙國社稷,自己才故意迴避廉頗。廉頗得知後頗為愧疚,便前去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此後,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前261年,秦國進攻趙國的上黨郡,趙孝成王派廉頗前去救援。因秦軍強大,廉頗採取堅壁清野的政策固守不出。秦王派人到趙國散布謠言,說秦軍非常畏懼趙括。孝成王得知後,欲以趙括取代廉頗。當時藺相如已經病重,認為趙括飽讀兵書卻不知變通,反對撤換廉頗,藺相如力勸趙王勿用趙括,但趙王不聽。趙國以趙括為統帥,最後果然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國大敗。不久藺相如病卒。
歷史評價
繆賢:「其人勇士,有智謀。」
司馬遷:①「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②能信意彊秦,而屈體廉子,用徇其君,俱重於諸侯。
劉向:「趙任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睢,國獨特立。」
《世說新語》:「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
司馬貞:「清梠凜凜,壯氣熊熊。各竭誠義,遞為雌雄。和璧聘返,澠池好通。負荊知懼,屈節推工。」
司馬光:「相如抗節不撓,視死如歸,卒欺秦王而歸璧於趙。」
黃義剛:」藺相如其始能勇於制秦,其終能和以待廉頗,可謂賢矣。但以義剛觀之,使相如能以待廉之術待秦,乃為善謀。蓋柔乃能制剛,弱乃能勝強。今乃欲以匹夫之勇,恃區區之趙而斗強秦。若秦奮其虎狼之威,將何以處之?今能使秦不加兵者,特幸而成事耳。「
陳普:「長年霜骨白皚皚,廉藺羞顏似濕灰。白起殺心如未謝,二家隨璧獻章台。」
徐鈞:「擊何分秦勝負,璧還不是趙存亡。最憐恃勇偏輕舉,直挾君王冒虎狼。」
王世貞:「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於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錢謙益:「危計難成五步間,置君虎口幸全還。世人莫笑三閭懦,不勸懷王會武關。」
埋葬地點
河北說
藺相如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城北40華里的南城鄉羌村。原有古廟三楹,廟有塑像,藺相如墓在其廟後。後歷經戰亂。1997年3月重修,2000年8月完工。現藺相如墓占地20餘畝,墓前有石碑一座,大殿三間。殿內塑有藺相如像,牆壁繪有完璧歸趙、秦王擊缶、負荊請罪、小巷回車等壁畫。
山西說
藺相如墓地位於山西省古縣東北約50公里處的藺子坪村,村南200米許,墓高約8米,圍約50餘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歷千年歲月已不可辨,然其正而之「趙上卿藺相如墓」幾個大字猶十分清晰。周圍有不少古樹,墓地前豎立着民國時建的相如墓碑、《藺相如墓告示碑》和《藺相如墓志銘》三塊碑。
故里之爭
邯鄲說
據民國28年刊《邯鄲縣誌》「地理志。古蹟」載:「藺相如宅:在縣西南二十里。今其地名藺家河。」(台灣成文出版社影印本239頁)。
《廣平府志》、《邯鄲縣誌》、民間傳說及一九九五年由大名人士張建華先生主編的《邯鄲辭典》均有文字記述。村史悠久,沿襲至今,公元前279年已有文字記載,千古無可爭議之名相、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生於斯。
又據《史記藺相如廉頗列傳》註:「藺相如墓:在邯鄲西南六里。」(中華書局,1972年版,第九冊,第2449頁)。又據《史記正義》載:「藺相如墓在邯鄲西南二十三里。」又據民國28年刊《邯鄲縣誌》「地理志。古蹟」載:「藺相如墓:距城西南三十五里。相傳有相如墓,已湮沒。」(台灣成文出版社影印本239頁)。
安陽說
據《安陽縣誌》記載:「相村在水冶西南,戰國時藺相如故里,有碑文可考。世傳藺相如生於漸平崗村,後移此村,因以相名。」相村、漸平崗、崗西村,均為相府宅地。
藺相如故居,在崗西村有一個樓院,原庭堂寬敞,秀麗豪華。崗西村正北大路,直通藺相如祖墳塋地,兩旁松柏成蔭,石人石馬石羊石象成對,前有殿宇靈堂,後有蓮花池塘,由玉帶石橋連接。但因年久失修,現僅存樓院房基,蓮花池也變成了蓮花地。
崗西村西頭,還有藺氏祠堂,家譜是布帛掛軸,上面畫着藺相如彩色遺像,下面排列着後世宗室,現已近百代世孫。藺氏每家操辦喪事,都要到祠堂先燒箔焚香祭奠祖宗,然後才殯埋下葬,直到如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葬禮儀式。
相關爭議
京劇中有一個著名的傳統劇目《將相和》,這裡的「將」就是廉頗,這裡的「相」自然就是藺相如了,於是,許多人就以為歷史上藺相如的官職就是宰相。其實,藺相如從來就沒有做過相。
戰國時代,趙國最高的官職稱為「相邦」,西漢司馬遷寫《史記》時,因為避漢高祖劉邦的名諱,改「邦」為「國」,從此「相邦」稱為「相國」,簡稱為「相」。《荀子·王霸》中說,相國是「百官之長」。在當時,相是整個官僚機構的首腦,是國王的輔弼,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藺相如原來是趙國宦者令繆賢的舍人,出身低微。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他因完璧歸趙,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大夫。澠池會上,藺相如力挫強秦,為趙國保住了尊嚴,趙惠文王「以藺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這是《史記》對藺相如的最後記載,可能不久他就病故了。從藺相如嶄露頭角到「病篤」,這期間並沒有過為相的記載,只知道他位在上卿,與趙奢、廉頗同列。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載「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位」。可見,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趙勝才是趙國的相。平原君為趙相在藺相如當了上大夫之前,卒於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在藺相如病篤之後。平原君「三去相,三復位」的「三」應該是實數。《史記·趙世家》記,趙惠文王「十四年,相國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
《樂毅列傳》也說「以相國印授樂毅」。《史記·趙世家》又記,趙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魏冉來相趙」。
又說「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單為相」。樂毅、魏冉、田單這三人全是「外國人」,授之相印都是一種臨時的政治手段,他們為趙相的時間都很短,實權仍在平原君趙勝的手中。以上所述證明,藺相如活動的時代內,平原君是趙國的相。即使在平原君「三去相」的時間內,為相的也不是藺相如。
相反,廉頗倒是當過相的。《史記·趙世家》載,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以尉文封相國廉頗為信平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說「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假,意為代理,暫時的。廉頗做的是代理之相,這時平原君剛死不久,由廉頗暫理國政。
影視形象
參見條目
參考資料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