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蒲壯所城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蒲城鄉浙閩交界處附近的山麓,是中國古代海防城堡建築。始建於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1],是明代朝廷為防倭寇而建,原名蒲州所,後壯士所與之合併,改稱蒲壯所,屬金鄉衛,現名蒲城。

蒲壯所城牆周長五里三十步(約2550米),高一丈五尺(約5米),底寬二丈(約7米),頂寬一丈二尺(約4米),北面城牆靠山,為圓弧形,南城面海,東、南、西面有三座瓮城,均為方形,蒲壯所城整體呈『天地方』形狀,外繞護城河,與蒲江相通。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築城抗倭,置蒲門千戶所和壯士千戶所,後合為蒲壯所。城周圍2500餘米,高約5米,東、南、西三面各有一門。牆用三合土夯築,內外包砌塊石,城外環繞護城河。其基本保留了原建築格局及一批歷史、人文建築,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烽火台、墩等。

蒲壯所城保存完整,選址、布局科學合理,對研究東南沿海抗倭和明代軍事城鎮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蒲壯所城內街巷與格局從明代至今沒有變動,有城隍廟、媽祖廟、鐵械局、跑馬道及明代浙南民居群等多處古蹟。1996年,蒲壯所城被中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蒲壯所城北依龍山,面向大海,南方正,北弧圓,平面呈「天圓地方」形。城牆周長2400米,高3-7米,底寬6-8米,頂寬4-7米,均用條石和塊石分內外各三層包砌,中間填夯土。分東南西三門,都築有方形瓮城和城樓,城樓除西城樓已毀外,另二處尚存。另有敵台6座,城堞611口,城外有護城河、吊橋,當時有「千戶等官十四員,旗兵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歸屬金鄉衛,下轄一批寨(城堡)堠(烽火台)。

平面為不規則長方形,基礎設施構造極為合理,建城時以奠基石為中心,向東延伸至十字街,經橫街轉到東城門為東城街,路長305米,寬4.5米;向南延伸至南城門為南門街,路長142米,寬4米;向西延伸至西城門為西門街,路長183,寬4米;向北延伸至龍山腳下的城隍廟止為倉前街,路長149米,寬2.4米。城內街巷圍繞「田」字形設計,排列整齊,街街相貫,巷巷相通,舊時倘若遇戰事,疏散起來極為方便。其它小街巷在「田」字形方格內進行劃分,並向四條街回形擴散,連通中心街與環城路,組成小城內的道路網絡。狹窄而又幽深的道路用塊石和卵石鋪面,城內街巷至今幾無變動。古謠稱「一亭二閣三牌坊,三門四巷七庵堂,東南西北十字街,廿四古井八戲台[2]。」城內古蹟有城隍廟、文昌閣東林寺、西竺寺等。其中城西南角的社倉巷、鐵械局、馬房巷等,為當時後勤裝備區域。緊依東南西城牆內側修築的跑馬道是城內駐軍往返各城門、城樓、敵台、瓮 城之間的主通道。

視頻

蒲壯所城 相關視頻

話說蒲壯所城
《航拍中國風景》之蒼南蒲壯所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