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葛縷子

葛縷子傘形科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歐洲和西亞。其果實是一種香料,可用於烹調,也可以入藥。[1]

葛縷子的外觀很像蒔蘿,嘗起來的味道卻像小茴香(cumin),是個很容易讓人混淆的香料,是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圓柱形,長4-25厘米,徑5-10毫米,表皮棕褐色。產地遍布世界各地:北非、地中海沿岸國家、中東歐洲、北美都包括在內。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圓柱形,長4~25cm,徑5~10mm,表皮棕褐色。莖通常單生,稀2~8。基生葉及莖下部葉的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略短於葉片,葉片輪廓長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2~3cm,2~3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5mm,寬約1mm,莖中、上部葉與基葛縷子生葉同形,較小,兀柄或有短柄。無總苞片,稀1~3,線形;傘輻5~10,極不等長,長1~4cm,兀小總苞或偶有1~3片,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5~15,花雜性,兀葛縷子萼齒,花瓣白色,或帶淡紅色,花柄不等長,花柱長約為花柱基的2倍。果實長卵形,長4~5mm,寬約2mm,成熟後黃褐色,果棱明顯,每棱槽內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河灘草叢中、林下或高山草甸。

分布範圍

分布於華北、西北、西藏及四川西部。甘孜州北部常見。生於河灘、草叢、林下、高山草甸等處。

食用方法

葛縷子的外觀很像蒔蘿,味道像小茴香,是很容易讓人混淆的香料。種子可做香料用於烹調各種食物如香腸、烤肉、調餡、醃菜等,其翠綠的葉子有時可當做香草食用。[2]

化學成分

果實中含有香精油(約3%~6%),它的主要成分是香芹酮檸檬酸、香芹酚、二氫化香芹酮、二氫化香芹醇。還含有油脂(達14%~22%,包括油脂酸-油酸、十八碳-9,12-二烯酸、棕櫚酸、硬脂酸、十八碳-9,12,15-三烯酸)植物甾醇(谷甾醇)、三萜烯複合物、類黃酮(五烴黃酮,山萘酚)和鞣質類物質。從植株地上部中可分離出類黃酮。

植物源起

葛縷子的外觀很像蒔蘿,嘗起來的味道卻像小茴香(cumin),是個很容易讓人混淆的香料;尤其在東方社會,時常與小茴香交錯使用,就連廚師也搞不清楚到底本尊為何?在香料市場的交易中,葛縷子也被稱作「外國小茴香」,其中的相似處可見一斑。

葛縷子的產地遍布世界各地:北非、地中海沿岸國家、中東歐洲、北美都包括在內。若以消耗量來說,荷蘭與德國名列前茅。與香菜子一樣,所謂的香料葛縷子指的也是種子部分,其翠綠的葉子有時可當做香草食用;至於葛縷子的莖也是可以吃的,乍看與防風草(parsnip)並無二致。

以現存的資料推測,葛縷子應該是最早被人類種植的香料。在古希臘羅馬時代,葛縷子與其他多種香料一樣,身兼食物與醫藥兩角。羅馬人喜歡將葛縷子加在蔬菜與魚類烹調的菜餚中;希臘人則將葛縷子視為自然的胭脂,它可以帶給女性健康的膚色;凱薩大帝的軍隊用來果腹的麵包也是由葛縷子的莖與牛奶製作而成的。

中世紀,人類開始大量種植葛縷子,其用在食物的機會也更多了。湯汁、蔬果、豆子、麵包,人們的口味幾乎完全被葛縷子所征服,當時最受歡迎的水果是烤蘋果,一旁的配料便是葛縷子。

中世紀也是葛縷子的移民時期,它進入了阿拉伯半島。對已經非常習慣食用香料的阿拉伯[註 1]人來說,葛縷子的到來當然受到莫大的歡迎,它被稱做karawya,很明顯地,這就是今日葛縷子英文名稱的源頭。

在民間信仰里,每個香料似乎都難免沾惹上一點神秘氣息,葛縷子也不例外。人們相信它是失物的克星,怎麼說呢?如果你把葛縷子磨碎,放在心愛的物品里,保證可以永遠擁有,絕對不會被宵小偷走。以後的人擴大解釋,將葛縷子當做忠貞的象徵,只要有了它,情人都可以白頭偕老、至死不渝。

注釋

  1. 「阿拉伯」:阿拉伯(阿拉伯語:العربية),可指阿拉伯民族,也可指阿拉伯世界。阿拉伯民族起源於閃米特種族,是閃族最年輕的一支,親緣上與希伯來人相近。阿拉伯世界泛指阿拉伯人居住的地區,阿拉伯世界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