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子目古城的原型城市遺址
薩拉子目古城的原型城市遺址薩拉子目,意指「大地開始的地方」,是一處考古遺址,它的出現證明早在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3000年,中亞地區就已經出現了定居人口。各種遺蹟表明,這一地區很早以前就出現的初始城市化曾得到過迅速發展。作為古中亞地區的定居中心之一,它的地理位置為其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一面是適於遊牧民族發展畜牧業的平緩山區,另一面是廣袤的山谷,為這一地區最初的定居者提供了發展農業特別是發展灌溉的優勢。
目錄
簡介
相關諮詢
【明明的旅行】邊境線上的世界文化遺產,薩拉子目古城(2019年璀璨古絲路,明媚中亞行之十九)
薩拉子目古城是一座有着5500年歷史的古老城市,是中亞地區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青銅時代中亞最大的冶金中心。根據碳—14年代測定法顯示,古城的歷史從公元前3500年到前2000年左右,大致從銅石並用時代(Chalcolithic)到銅器時代早中期。
古城位於澤拉夫尚(Zeravshan)河谷的河中(Transoxiane)平原,農業區與帕米爾阿賴山脈牧區之間,平均海拔910米,從地理位置上看非常適合山區的牧民與平原的農民在這裡進行貨物的交換和技能和文化的接觸。
前面也講了澤拉夫尚河谷擁有豐富的礦資源,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使得薩拉子目古城逐漸成為一座金屬冶煉中心。隨着人口的增長,同時也開始出現陶器、石材加工等手工業。
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時,薩拉子目古城開始成為以錫出口為主的貿易中心。貿易範圍向北可達鹹海和歐亞大草原,向西到達土庫曼尼亞、伊朗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向南到達俾路支和印度河流域。
1976年,村民Achurali Taïkonov種地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把青銅斧,他把青銅斧交給了考古學家A.Isakov教授,教授隨即和村民合作對這裡進行考古發掘。1977年考古工作正式啟動,消失了3000多年的薩拉子目古城再度走進大眾的視野。
A.Isakov教授在1977年到1994年的17年間主持對古城進行了11次挖掘和20次勘探。1984年到1991年期間,法國考古團(CNRS)也對這裡進行了考古勘探。
薩拉子目古城的入口處有一張噴畫,是正在建設的古城大門的效果圖,以後的薩拉子目古城就是這個樣子的啦。
進入薩拉子目古城的通道兩邊有有關於古城的介紹,在2010年7月31日薩拉子目古城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上面介紹在1984年在這裡發現了一件公牛圓柱形印章,印出來的這公牛帶着明顯的美索不達米亞特點。
這裡出土另外的重要文物是在一座叫「薩拉子目女士」的墓葬裡面發現的,這座墓葬里有一位女性的骨架和周圍幾千串珠子和各種首飾,包括來自印度洋或阿拉伯海的貝殼和來自印度文明的金手鐲。
從考古中發現,當年的薩拉子目古城並沒有明確的城市規劃,古城總面積超過50公頃,在沒有城牆的情況下向四周自然延伸,由10個高度不同的山丘和5個凹地組成。
古城的建築區由住宅、寺廟和作坊組成,古城的建築早期使用的是一種混合了稻草的矩形粘土磚,晚期開始使用河中的石料,但主要用於修築牆基。屋頂是平頂木樑,用一層或幾層樹枝和蘆葦鋪成。住宅院落包括儲藏室、工作間、廚房和居住區等,大多數有用柵欄圍起來的院子,手工業大多在院子裡進行。
作坊以金屬冶煉為主,現場發現了熔爐、粘土模具、坩堝以及許多金屬製品。其次為陶器製作,早期是手工製作,公元前2700年後出現了陶鈞(制陶用的轉輪)。此外據考古發現,這裡還有綠松石、天青石、紅寶石、瑪瑙等多種寶石的加工作坊。
據推測薩拉子目古城最盛時人口超過3000人。在公元前3300年後,房間內出現了進行祭祀活動的家庭祭台,中間有圓爐祭壇。從公元前2900年開始,祭台變得更大,開始出現帶有圓形祭壇的方形的壁爐,裡面還發現了燒焦的種子。
現在的薩拉子目古城還在一直進行考古發掘,我們來到的時候,有幾名考古工作人員在現場工作,沒有可以解講的工作人員在現場,所以並不知道遺址每個位置當年的具體功能。
像這樣的考古遺址,在薩拉子目古城有好幾處,但相比當年的50公頃只是很小的範圍。諾斯告訴我薩拉子目古城的發掘會一直繼續下去,希望在未來在這裡還能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文物[2]。
參考文獻
- ↑ 《大唐西域記》如何影響了今日的文化交流? ,搜狐,2024-10-31
- ↑ 文物也分三六九等,那國寶級文物屬於哪一等?看完後才恍然大悟 ,搜狐,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