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港
荊州港 |
---|
圖片來自中文百科全書 主營貨類 貨物裝卸、倉儲
|
荊州港,位於中國湖北省荊州市,位於長江之上,為中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港口規模居湖北省第三位。1985年貨物吞吐量248萬噸;2000年荊州港吞吐量達327萬噸。荊州港自然岸線總長度21.5公里,碼頭總長5.83公里,泊位104個。
順長江而下476公里抵武漢,1 603公里抵上海,溯長江而上148公里抵宜昌,796公里抵重慶,北鄰襄樊、荊門等市,南經虎渡河可通[[湖南]湘、資、沅、澧四水,與湘北數縣相接。荊州港主要承擔礦建、煤炭、石油、糧食、鋼鐵、輕紡、機械和化工等內外貿物資水陸轉運,荊州港的經濟腹地廣闊,直接腹地除荊州市外,還擴張至宜昌、荊門、潛江等市部分地區,由於焦枝鐵路的輻射作用,間接腹地遠至湖南、四川、重慶、河南、山西、陝西等地。
目錄
港口位置及交通
荊州港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港口規模已居湖北省第三位。擁有自然岸線長度21.5公里,碼頭總長5.83公里,泊位104個,共有倉庫面積173 658平方米,堆場面積406 044平方米,港口裝卸機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噸,具備集裝箱裝卸疏運能力,港口年通過能力823萬噸、131萬人次,2000年荊州港吞吐量達327萬噸。
荊州港是國家二類水運開放口岸,自1997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對外開放以來,外貿貨物吞吐量年年遞增,集裝箱吞吐量從1995年的僅66箱發展至2003年10 000箱,在長江上游僅次於武漢和重慶,外貿貨物吞吐量可達10萬噸。荊州港正在對鹽卡口岸進行規劃、整治,力爭提升為一類口岸。
經濟腹地
作為荊州港主要直接腹地,荊州市是鄂中南的中心城市,是國家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湖北省與湖南省的重要門戶,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商品生產基地,是川湘鄂地區重要物資集散地。荊州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人口630.12萬,全市已發現的礦產35種,已開採利用的20種,其中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13種,主要礦產有石油、煤炭、岩鹽、滷水、芒硝、硫鐵礦、重晶石、膨潤土等。荊州市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九五」期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2001年荊州市國內生產總值33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28億元,對外貿易總額8 440萬美元。農業經濟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每年有近百萬噸的糧、棉、油等農資出口,暢銷全國各地。荊州市工業經濟增長較快,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0.9%,現已形成初具規模的化工、紡織、印染、輕工、電子、機械、建材等工業基地和全國最大的鹽化工資源基地。荊州市高科技產業發展保持高速,荊州市的新工業園區已開發99.04平方公里,已有20個工業項目完成投資2.46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04.07億元,利稅總額7.02億元。
荊州港為腹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荊州市的物資進口的40%依靠荊州港,湖北天發集團、吉象木材、楚源化工、湖北車橋、沙隆達、活力28等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原材料的進口都由荊州港完成,荊州港外貿出口量占全市出口總量二分之一。除此之外,荊州、潛江、荊門等大部地區的煤依靠荊州港進口,荊門的石膏礦、水泥熟料及水泥、農資產品出口,湖南的津市、華容、安鄉等縣市的部分礦建材料進口、農副產品出口也由荊州港完成。
港口現狀
港區由長江及內荊河兩部分組成,港區自然岸線長度12公里,陸域面積59萬平方米,水域面積1062萬平方米,碼頭泊位59個,總延長2792米,最大靠泊能力2000噸級;倉庫總面積1.41萬平方米,堆場面積19.8萬平方米,候船室面積500平方米;裝卸機械264台,其中起重機22台,最大起重能力16噸;職工人數2102人,固定資產原值3105萬元。1985年貨物吞吐量248萬噸,旅客吞吐量75萬人次
歷史
公元前五世紀即有官船碼頭,唐代成為重要港口。1951年港口成立搬運公司,後幾經變革,現為集體所有制的沙市裝卸運輸公司。1952中長航局設立沙市港務局,負責長航船舶客貨運輸業務。1976年以前,港口分別由裝卸企業、物資部門及沙市港務局自行經營管理。1979年沙市港始建港口貨物管理站,1980年與民間運輸管理站合併,成立沙市港航管理處(1985年改稱為沙市航務管理處),對地方及物資部門的碼頭進行統—管理和規劃建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