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蟲
【原文】
喓喓草蟲①,
趯趯阜螽②;
未見君子,
憂心忡忡③。
亦既見止④,
亦既覯止⑤,
我心則降⑥。
陟彼南山,
言采其蕨⑦;
未見君子,
憂心惙惙⑧。
亦既見止,
亦既覯止,
我心則說⑨。
陟彼南山,
言采其薇⑩;
未見君子,
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
亦既覯止,
我心則夷⑾。
【注釋】
①喓喓(yao):昆蟲鳴叫的聲音。草蟲:蟈蟈。
②趯趯(ti):昆蟲跳躍的確樣子 。阜螽:蚱蜢。
③忡忡(chong):心裡跳動,形容心裡不安,心神不定。
④止: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⑤覯(gou):相遇,遇見。 ⑥降:放下,安定。
⑦言:語氣助詞,沒有實義。蕨:一種野菜,可食用。
⑧惙惙(chuo):憂愁的樣子。
⑨ 說(yue):同「悅」,高興。
⑩嶶:一種野菜,可以食用。
⑾夷:平靜,安定。
【譯文】
草蟲喓喓在鳴叫,
蚱蜢四處在蹦跳。
久未見到心上人,
心中憂愁不安寧。
已經見到心上人,
終於相遇在這時,
心裡安寧不憂愁。
登上高高南山坡,
採摘鮮嫩的蕨菜。
沒有見到心上人,
心中憂愁真難熬。
已經見到心上人,
終於相遇在這時,
心裡喜悅樂陶陶。
登上高高南山坡,
採摘青青的嶶菜。
沒有見到心上人
心中悲傷難言說。
已經見到心上人,
終於相遇在這時,
心裡平靜又欣慰。
【讀解】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離別的憂思,相聚的喜悅,以想象為心靈的慰藉,應當是古往今來人世間永恆的主題,也是人生永恆的生存狀態,因而為我們提供了可歌可泣的永恆源泉。
小別如新婚,久別盼重逢。長相廝守,日月淡如水;離別重逢,平靜中泛起層層波瀾。平淡如水,可以長久永恆;波瀾起伏,可以激情澎湃。這是不可同日而語、不可相互替代的兩種生存狀態,但卻可以相互補充。
平平淡淡是真實,是踏實,是實在;但平平淡淡又容易枯燥乏味,沉悶瑣碎。激情澎湃是浪漫,是熱烈,是衝動;但激情澎湃又難以持久,難以穩定,也充滿危險。枯燥的平淡和危險的浪漫,形式不同,卻一樣使人心緒不寧。
盡善盡美的境界,大概只存在於想象之中。二人世界盡善盡美的境界,大概是有分有合,有平淡真實也有激情浪漫,有油鹽醬醋鍋碗瓢盆的細碎,也有瀟灑曠達熱情奔放的脫俗。這種境界難於企及,正因為難於企及,也就更顯可貴。
難以企及的理想境界存在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座標,指出了一個方向。這樣,即使地域阻隔、兩相分離、思念綿綿,即使平淡瑣碎、沉悶乏味、充滿煙火氣息,內心之中便有了依靠,有了寄託。心中踏實,就不畏道路的坎坷和生活的艱辛。[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