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隴鄉
苗隴鄉 |
中文名 :苗隴鄉 所屬地區:黃平縣 |
苗隴鄉位於黃平縣東部。轄區位置東經108004/-108010/。北緯26050/-26055/,東面、北面與施秉縣交界,南面與台江縣毗鄰,西面與谷隴鎮接壤。總面積67.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1930畝,其中田9055畝,土2875畝。轄13個村委會83個村民小組,有3532戶,總人口16449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90%。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系國家級二類重點扶貧鄉。 [1]
目錄
鄉鎮概況
苗隴鄉政府駐地黃平火車站,湘黔鐵路過境 8.5公里;貴州東部旅遊專線-凱里至施秉公路過境8公里,交通區位優勢十分突出。苗隴鄉水電資源豐富。蓄水120萬立方米的克麻水庫和裝機250千瓦/2的翁干洞電站,對發展鄉鎮企業十分有利。 苗隴鄉以農牧業為主。年產水稻 5000噸,出欄生豬6000頭,出欄牛3000頭。礦產品儲量豐富,有硅(5000噸)、重晶石(1000萬噸)、岩灰(100萬噸)、石灰石(3000萬噸)、鉛鋅(1000噸)等。全鄉農業總產值32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50萬元,勞務收入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0元。
旅遊資源
苗隴鄉因苗族聚居而得其名,民族特色古樸神秘,手工刺繡品蜚聲海內外。每年的三月蘆笙會吸引四面八方來客。旅遊景點有三潮泉,安順橋,教島洞,翁干洞瀑布和尚待開發的平安岩炭洞,雙下天生橋、自然優美的灣河等是黃平飛雲大峽谷的出口。
三潮泉
三潮泉位於南漳縣長坪鎮西北的落箭溝,距長坪10公里。走小寨溝,經青龍洞,繞小白崖,進落箭溝,林深谷幽處三潮泉映入眼帘。 三潮泉又稱九龍洞,傳說是東海龍王的一個女兒定居在此,駐足仰望,一座大山形似臥龍,龍頭上有一巨大石壁,石壁間有一小孔,此時正向外奔瀉出一股清澈的泉水。我們一行人無不驚嘆;好一個寧靜淡泊的去處,尚攜一卷書漫步至此,置身曠野中,看晚秋紅葉搖曳,聽林間蟲鳥淺吟低唱,讓清風徐來掠過心田,讓人盡享這曠世之美那該多好。
教島洞
教鳥島遺址位於縣城東南39公里的苗隴鄉教孝(原名教島)村、主洞長近2公里,中有岔洞,上下四門,曲折相通,有暗河環護洞門。洞內空氣流通。 同治九年(1870),清王朝鎮壓農民起義的川軍,湘軍「掃蕩」黃平谷隴一帶苗族聚居村寨,清水江北岸苗民2000餘戶5000餘人隱蔽於教島洞中。夏曆五月二十五日,川軍首領唐炯令鄧琦、周萬順,王成忠等8營冒雨攻打教島,苗族自動武裝組織轉移洞中抵抗,以火槍從內門槍眼射擊,清軍死傷300餘人,守備駱安邦喪命,參將潘德明、都司向秉忠重傷,清軍猛攻不下,鄧琦乃督隊填塞下洞,又於上洞開掘明壕直抵洞門,毀壞槍眼,伐木4萬捆堆於壕內,乘風縱火,苗族人民從內門以棉絮浸水堵塞,火煙不能入內。鄧琦懸重賞清兵10餘人冒死掘開內門,而火煙猶為水氣所盪,遂以硫磺撒入火中,並加用風簸助風。至二十九日火熄煙清,清軍四路湧入洞中,見5000餘「男、婦、老、弱」為火煙熏死,苗族人民壯烈犧牲後,「立者,坐者持械如生,行列不亂」。 洞內遺骨後經苗民火化合葬,現洞中尚有燒焦的殘骸遺骨以及陶瓷碎片等物。是清軍殘酷殺害苗民的歷史見證,1981年被列為黃平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