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洞仙歌·江南腊尽》写作背景、注释
《洞仙歌·江南腊尽》据傅藻《东坡纪年录》,熙宁十年(1077)三月一日,苏轼与王诜会于汴京之四照亭,“有倩奴者求曲,遂作《洞仙歌》、《喜长春》与之。”按王诜,字晋卿,能诗善画,娶英宗女,封驸马都尉。[1]
原文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注释
腊尽:已过了旧年腊月(十二月)。
“细腰肢”二句:以柳枝喻歌女细腰。
“永丰坊”三句:化用白居易《柳枝词》:“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永丰坊,在长安。金丝,喻嫩黄的柳丝。
绿叶成阴:杜牧《叹花》诗:“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无个事:没有一些儿事情。
“便吹散”二句:谓东风吹散闲愁。春皱,指紧皱的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