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苍鹰台湾亚种

苍鹰台湾亚种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苍鹰台湾亚种

拉丁学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

别 称:苍鹰日本亚种,

台湾苍鹰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属:鹰属

种:苍鹰

亚 种:苍鹰台湾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Swann

& Hartert, 1923

苍鹰台湾亚种(学名:Accipiter gentilis fujiyamae,别 称:苍鹰日本亚种,台湾苍鹰)是森林猛禽,体长48~61厘米,翼展135~165厘米,体重500~1350克。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为食。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也见于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小块林内。视觉敏锐,善于飞翔。白天活动。性甚机警,亦善隐藏。通常单独活动,叫声尖锐洪亮。 [1]

目录

苍鹰台湾亚种形态特征

苍鹰台湾亚种 是苍鹰的亚种之一,前额、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颈部羽基白色;眉纹白而具黑色羽干纹;耳羽黑色;上体到尾灰褐色;飞羽有暗褐色横斑,内翈基部有白色块斑,初级飞羽第4枚最长,4~5枚,第2~6枚外翈有缺刻,第1~5枚内翈有缺刻。

尾灰褐色,具3~5道黑褐色横斑。喉部有黑褐色细纹及暗褐色斑。胸、腹、两胁和覆腿羽布满较细的横纹,羽干黑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少许褐色横斑。虹膜金黄或黄色,蜡膜黄绿色;嘴黑基部沾蓝;脚和趾黄色;爪黑色;跗跖前后缘均为盾状鳞。

苍鹰台湾亚种栖息环境

苍鹰台湾亚种为森林猛禽,栖息于疏林、林缘和灌丛地带。次生林中也较常见。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卅,也见于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小块林内。

苍鹰台湾亚种生活习性

苍鹰台湾亚种视觉敏锐,善于飞翔。白天活动。性甚机警,亦善隐藏。通常单独活动,叫声尖锐洪亮。在空中翱翔时两翅水平伸直,或稍稍向上抬起,偶尔亦伴随着两翅的煽动,多隐蔽在森林中树枝间窥视猎物,飞行快而灵活,能利用短圆的翅膀和长的尾羽来调节速度和改变方向、在林中或上或下,或高或低穿行于树丛问,并能加还飞行速度在树林中追捕猎物,有时也在林缘开阔地上空飞行或沿直线滑翔,窥视地面动物活动,一旦发现森林中的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中小形鸟类的猎物,则迅速俯冲,呈直线追击,用利爪抓捕猎获物。首选猎物是各种鸟类包括小型猛禽,也能够猎取大型猎物,如野兔和家养的兔子。

苍鹰台湾亚种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台湾,日本。

苍鹰台湾亚种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月末至5月中旬,选择在林密僻静处较高的树上筑巢。常利用旧巢,巢材为新鲜桦树、糠椴及山榆和枝叶及少量羽毛。产卵后仍修巢。出雏后,修巢速度随雏鸟增长而加快。窝卵数3~4枚。卵椭圆形,尖、钝端明黑,浅鸭蛋青色。

孵化由雌鸟担任,雌鸟整日卧于巢内,雄鸟除捕食外,多在附近栖落。孵化期30~33天。雌、雄鸟共同育雏,以雌鸟为主。雏鸟被白色绒羽。眼睁开,虹膜灰褐色。嘴铅灰色,卵齿长棱形,白色,跗跖部及爪灰白色。经雌鸟喂育41~43天后离巢出飞。

苍鹰台湾亚种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来源

  1. 苍鹰台湾亚种,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