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南源刈稻
《舍弟南源刈稻》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的作品之一。
曾巩生于1019年,1057年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分别任过馆阁校 、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1]整理工作。后经本人要求,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任地方长官十二年。一心为民,所到之处,都关心和帮助解决人民疾苦。
“ |
买田南山下,禾黍忽已秋。 糟床待此注,岂止衣食谋。 穷阴迫霜霰,不可迟揪收。 吾党二三子,晨行已寒裘。 久苦城中嚣,至山谅优游。 况已除险秽,新堂置岩幽。 窗轩众峰出,阶墀水淙流。 良材未成种,草树亦已稠。 寒花开照耀,谷鸟乐啾啁。 心与珍境接,佳兴固已遒。 而况馈朝夕,甘美日可搜。 黄鸡肥落俎,清酤湛盈瓯。 时鲜鲙冰鲫,余滋拆丹榴。 此味何以侑,文辞颇赓酬。 昼务诫遗滞,夜工督舂揄。 因观透穑劳,始觉奉养优。 此乐讵非幸,人生复何求。 送子固自起,往意不可留。 |
” |
— [北宋]曾巩 |
目录
教育贡献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以“仁”为怀。
曾巩在王安石变法[2]期间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他师承司马迁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强调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
曾巩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他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 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