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舊大安溪橋
圖片來自台中市文化資產處

大安溪,是臺灣中部的一座鐵公路共構橋樑公路鐵路兩用橋),位於臺中市大甲區,原為臺鐵海線鐵路台一線公路共構之橋樑,橫跨大安溪下游,連接大甲的溪南地區與溪北地區。目前已停用,為臺中市歷史建築[1]

目錄

沿革

大安溪鐵路部分於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大正九年)6月15日開工,1921年(大正十年)5月15日竣工,並隨海線鐵路於隔年(1922年)10月11日全線通車一併啟用,公路部分則於1934年(昭和九年)10月完工。

舊大安溪橋自日治時期即於台灣南北縱貫交通扮演重要角色。

60年代隨著海線交通流量增加,鐵公路運量漸增,加上原橋老舊,拓寬不易,舊橋漸不堪使用,因此1975年(民國64年)臺灣省公路局於下游側興建新大安溪橋,12月1日完工通車,台一線自此改道,舊大安溪橋卸下公路交通運輸承載責任,僅餘火車繼續行駛鐵路橋,並於1978年6月7日連同海線鐵路完成鐵路電氣化,橋上增設電車線電桿等設備。

而鐵路橋後續則納入臺灣鐵路管理局「五大橋梁重建工程」計劃,於1987年(民國76年)1月20日改線至上游側重建之新鐵路橋,至此鐵、公路共構的舊大安溪橋,完全不再具有交通功用,鐵路、公路皆成為廢線。

2004年(民國93年)七二水災時兩座橋墩遭到沖毀,並造成部分橋面陷落,形成斷橋。

由於舊大安溪橋為日治時期橋樑工程技術之見證,橋墩構造兼富有藝術美感,見證台灣交通發展歷程,具有高度歷史意義,故2006年(民國95年)經臺中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列為臺中縣歷史建築。

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臺中縣與臺中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臺中市」後,舊大安溪橋劃歸為臺中市歷史建築。目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投入新臺幣1億1,500萬元經費展開修復,預計2021年(民國110年)年中完工。

設計

大安溪西側為現今台1線大安溪橋,東側緊鄰海線鐵路,北端橋台鄰近古蹟日南車站,南端鄰近大甲鐵砧山風景區。

大安溪橋全長916公尺,共有47個橋墩,與鐵路新橋相距不到20公尺。舊大安溪橋上部結構採鈑梁構造(Plate girder/日語「鈑桁」、「桁橋」或「プレートガーダー」),下部結構則為外層石砌內填卵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構造,屬於「石工橋」(masonry bridge,包括石材、磚材)型式,外表石砌工法相當細緻。舊橋墩採用的石材,皆來自大安溪砂岩,石材質優、色澤溫潤,有質樸之美,是縣內碩存的石製橋墩。鐵軌旁曾設有三尺寬的行人通道,後來的公路是借用鐵路橋墩所舖設。早期省公路橋與鐵道並存,形成火車與汽車競速的有趣畫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