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臺北大橋

台北大橋

圖片來自ettoday新聞雲

台北大橋,俗稱台北橋,是位於台灣北部淡水河之上的橋樑,連結台北市大同區新北市三重區。該橋樑歷經多次改建,最近一次改建在1991年(民國八十年)10月動工、1996年(民國八十五年)7月16日通車,長481.6公尺、寬44公尺。

此橋架設於淡水河最狹之處,目前屬於省道台1甲線其中一段。

目录

特色

「台北橋機車瀑布」吸引許多外國遊客前來朝聖,還多次登上國際版面,現在Instagram的官方IG也分享,不到1天就超過90萬人按讚,引起全世界網友討論。但有網友留言說,「落後國家,一堆機車,丟臉」,引發正反論戰。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目前全台有1380萬2272輛機車,每100人就有92.5人擁有一輛機車,且北市機車數量只排第六。

台北大橋是連接雙北市的重要橋梁,每天上午交通尖峰時間,大量新北市騎士行經三重來到台北市上班,密密麻麻的程度宛如瀑布宣洩而下,因此有「機車瀑布」之稱。過去曾有日本節目特地來台拍攝,今年更登上《國家地理雜誌》2018年「年度旅行攝影師大賽」的10大精選作品。[1]

歷史

1889年至1920年

臺北大橋的前身可追溯自清領時期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興建的台北新竹段鐵路,該段鐵路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正式動工[2][3],1889年(光緒十五年)8月,跨河木橋完工,連結了三重埔(今三重區)與臺北大稻埕埠頭[4][5][6][7]。依據日人伊能嘉矩的記載,原本設計為鐵橋,礙於經費不足只好改為木橋,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東岸)特設一孔跨度28公尺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旋轉便於船隻通行,其餘橋身為跨距9.75公尺的木橋46孔,橋長465公尺(另一說為475.8公尺)[4][6][8][9]。 由於木橋樁柱經常受到水浸,所以需要定期維修[8]

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稱該橋為淡水橋,並於1896年(明治廿九年)進行修繕[10]。1897年(明治三十年)8月初,颱風侵襲臺北導致淡水橋斷裂[6][11]臺灣總督府決定修改鐵路路線改由橫跨新店溪大漢溪,經萬華板橋樹林南下[6]。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舊鐵道拆除,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8月25日新鐵道與新店溪鐵橋興建完成通車[12],正式結束三重埔的鐵路歷史[6][13]。淡水橋在當時是大龍峒大稻埕一帶的重要轉口港,並帶動周邊欠發達地區的繁榮[14]

1920年至1969年

1920年(大正九年)4月3日舉行重建木橋的開通儀式,而修復完成的木橋也僅供人車通行[15],並將淡水橋改名臺北橋[16]。1920年9月4日,淡水河暴漲造成橋樑受損[17]。1921年(大正十年)2月,總督府決定放棄再興建木橋,並著手重建適合現代車輛通行的鐵桁架橋[6][18]。竣工後,於台灣時間1925年(大正十四年)6月18日上午十時舉行通車典禮[3][6][19],仍保留舊名臺北橋[6][20]。台北橋也成為台北八景之一的「鐵橋夕照」所在地。[6][21]

1960年(民國四十九年),台北橋鏽蝕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決議拆除舊橋,重建一座新橋[22],並於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7月20日動工[23]

1969年至今

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11月15日,臺北橋改建完畢並通車[3][6],從鐵橋改為水泥橋,為四線道路[6][20]。當時要在台北大橋通行需要付過橋費,一直到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7月1日才停收[24],而橋上的收費亭則到90年代中期進行改建工程時才拆除。

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因受去年中興大橋斷橋事件影響,以及交通日漸負荷過重,台灣省公路局決議改建[25],計畫將主橋原本的四線道改為的六線道[26],並於主橋兩側新建邊橋(副橋),將來規畫為機車專用道及人行道[27]。自1991年(民國八十年)10月動工,1996年(民國八十五年)6月中旬完工[28]。於台灣時間1996年7月16日上午十時舉行通車典禮,當天中午十二時正式通車[29][30],即今日所見的台北大橋。

出入口列表

  • 新北往臺北方向:
    • 西端入口:三重區重新路與福德南北路交叉口(2線汽車道+2線機車道)
    • 三重環河南路匝道入口:三重區環河南路與福德南路交叉口(1線汽車道+1線機車道)
    • 東端出口:
      • 民權西路與重慶北路交叉口(1線汽車道)、民權西路與大龍街交叉口(1線公車專用道+1線汽車道)
      • 民權西路與延平北路交叉口(2線機車道)
  • 臺北往新北方向:
    • 東端入口:
      • 民權西路與重慶北路交叉口(1線汽車道)、民權西路與大龍街交叉口(1線公車專用道+1線汽車道)
      • 民權西路與延平北路交叉口(2線機車道)[31]
    • 西端出口:
      • 三重區重新路與福德南北路交叉口(2線快車道+2線機車道)
      • 三重環河北路匝道出口:三重區環河北路與長元街交叉口(1線快車道+1線機車道)

周邊交通

目前臺北捷運中和新蘆線以與台北大橋平行的方式從河床底下穿越淡水河。以下是大橋鄰近的兩個橘線車站:

相鄰道路

淡水河主要橋樑
西行道路 淡水河 東行道路
重新路
三重區
台北大橋

新北市    台北市
民權西路
大同區

影片

外媒也驚嘆!台北橋機車瀑布躍國際版面


參考文獻

  1. 台北橋機車瀑布登IG官方獲90萬讚 遭酸「落後國家丟臉」!網戰翻,ETtoday新聞雲,2018年09月12日
  2. 淡水橋の追憶 淡水河唯一の架橋. 臺灣日日新報. 1918-05-03: 第4版. 
  3. 3.0 3.1 3.2 莊永明教授. 『臺北大橋歷史』.
  4. 4.0 4.1 吳小虹 2006, pp. 102-107.
  5. 黃智偉,〈清代臺鐵坎坷路〉. 《鐵道情報》182期,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2008年3~4月號: 頁40. 
  6.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鄭懿瀛 (编). 三重市志續編 下冊. 三重市公所. 2005: 338-345、453-461. 
  7. 曾迺碩 (编). 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交通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0: 21-22. 
  8. 8.0 8.1 Tales of Sanchong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3-16. at Sanchong City Government website
  9. 黃智偉,〈以土木工程的角度看清代臺鐵〉. 《鐵道情報》183期,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2008年5~6月號: 頁59. 
  10. 淡水橋の修繕. 臺灣日日新報. 1896-08-24: 第3版. 
  11. 風水害詳報 淡水橋流失. 臺灣日日新報. 1897-08-10: 第2版. 
  12. 《臺灣鐵道史》中卷(未定稿). 臺北: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11年3月25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頁141 [2020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6日) (日语). 
  13. 本年度の着手鐵道工事. 臺灣日日新報. 1899-03-12: 第2版. 
  14. Yanping N. Rd. Sec. 3 Night Market at Taipei City Market Administration Office website
  15. 臺北橋開通式. 臺灣日日新報. 1920-04-03: 第5版. 
  16. 儀式に頭腦を絞る臺北橋と命名. 臺灣日日新報. 1920-04-01: 第7版. 
  17. 臺北橋交通杜絕. 臺灣日日新報. 1920-09-05: 第6版. 
  18. 臺北橋再架 永久的大鐵橋. 臺灣日日新報. 1921-02-08: 第7版. 
  19. 臺北橋の渡初式は. 臺灣日日新報. 1925-06-18: 第3版. 
  20. 20.0 20.1 "From Paddy Fields to Modern High-Rises: 120 Years of Taipei City."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17. at Vision Tourism website. 1 July 2004.
  21. 《自由電子報》1925年…鐵橋夕照 台北八景之一
  22. 台北橋人行道 今日起開放. 聯合報. 1960-12-20: 第2版. 
  23. 劉朗. 臺北大橋的故事. 經濟日報. 1969-10-30: 第8版. 
  24. 中興華江台北西螺橋 今起停收過橋費. 聯合報. 1977-07-01: 第3版. 
  25. 華江、台北大橋決予改建. 民生報. 1987-03-21: 第6版. 
  26. 沈長祿. 斥資五十億元 八十三年完成 省市將改建台北與華江大橋. 聯合報. 1991-10-08: 第14版. 
  27. 台北大橋今通車 汽車禁駛邊橋. 聯合報. 1996-07-16: 第13版. 
  28. 董智森. 台北橋引道通車延後 市長要辦人. 聯合報. 1996-06-27: 第13版. 
  29. 盧禮賓. 省市縣合力完成 台北大橋通車. 聯合報. 1996-07-17: 第13版. 
  30. 林家群. 台北大橋今日正午啟用. 中國時報. 1996-07-16: 第14版. 
  31. 常有汽車誤闖台北橋機車道.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