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俞
胃俞 |
胃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脊柱區,第1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肋下動、靜脈後支;布有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外側支。主治胃疾,多食善飢,身體消瘦。操作方法為斜刺0.5~0.8寸。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胃俞穴
- 出處: 《針灸甲乙經》
- 隸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 主治: 胃疾,多食善飢,身體消瘦
- 功能: 健脾、和胃、降逆
- 特殊主治: 胃之背俞穴
- 主要配伍: 配中脘主治胃痛、嘔吐
- 操作: 斜刺0.5~0.8寸
目錄
1 名稱釋義
2 功能作用
3 治法
4 定位
5 解剖
6 主治
7 操作
8 臨床運用
9 配伍
10 附註
11 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功能作用
外散胃腑之熱。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定位
在脊柱區,第1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肋下動、靜脈後支;布有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操作
斜刺0.5~0.8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潰瘍、胃炎、胰腺炎、腸炎等。
配伍
配中脘主治胃痛、嘔吐; 配上巨虛主治泄瀉。
附註
胃之背俞穴。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胃中寒脹,食多身體羸瘦,腹中滿而鳴。」
2.《針灸大成》:「主霍亂,胃寒,腹脹而鳴,翻胃嘔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脅支滿。」
3.《類經圖翼》:「小兒羸瘦食少。」[1]
視頻
參考文獻
- ↑ 胃俞穴——和胃健脾消化好!,百年養生, 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