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河口武術健身協會仙人渡李家染坊研學游略影(張俊傑)

老河口武術健身協會仙人渡李家染坊研學游略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老河口武術健身協會仙人渡李家染坊研學游略影》中國當代作家張俊傑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老河口武術健身協會仙人渡李家染坊研學游略影

5月12日,老河口武術健身協會開展迎太極月展研文化活動服務進村——太極拳培訓活動,到現場參加的活動的群眾、黨員幹部共30餘人。在李家染坊鄉村,最具衍生性、創造性、可持續性的是地域文化資源,尤其是武術健身資源,而這次我們通過太極拳活動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對於打造高附加值、多功能的業態集群,塑造「文創+農業+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推進鄉村地區三大產業聯動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一、「遠人懷樂土,大尹在襄陽」

「布帆秋飽筑陽風,古渡旌旗蔽日紅。莫道袁曹爭渡處,今來壤畔有田翁。」晚清襄陽知府尹會一到谷城巡視時,寫了一首《過穀城縣》的感懷詩,到底「仙人渡」 之名如何而來,武術健身與「尹襄陽」有何關係呢?!秘笈都在我們武術健身協會骨幹隊員濱江華府王總李家染坊王家大院內。

為什麼叫仙人渡呢?據1982年國務院編寫的《穀城縣地名志》記載,此渡為穀城縣東十里的真武渡。相傳前代縣令渡河避難於此,苦無船隻,忽有一老翁駕一直木而至,大呼曰:「渡此生!渡此生!」縣令乃乘而渡之,及登岸回視,老翁及直木已不知去處,縣令恍然有所悟,知此翁乃仙人也,故以名之。而文中縣令都是吏部尚書尹會一。可以說,之所以去仙人渡李家染坊都是與尹會一一樣,母親節時刻,想起92歲仙逝的母親生前教導「耕讀傳家厚,忠義萬年長。」

按說,我剛剛腸胃鏡檢查,忌諱外出集體活動,而想起母親教導,還是要義無反顧支持碼頭姊妹們事業。結果,活動結束午飯我們集體進入王家大院王總親自操刀下廚時刻,我轉悠院內把玩風景中,感悟出李家染坊最具有文化魅力的焦點都是原來襄樊市文聯主席葉宗佩題寫的匾牌《團結院》與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張俊偉《絲綢傳說》寫意畫,尤其後者讓我想起尹會一做官、行事常向母親請教,皇帝御製詩章匾聯賜之。居家期間,博覽群書,講學著述,精益求精,人稱健余先生。

說真話,本家張俊偉《絲綢傳說》寫意畫容妃頭飾屬於敗筆,卻引出一代宗師尹會一。昨天,母親節,文壇武術界懷念母親者,都哭的暈天昏地。我敢說,襄陽文壇書畫界誰要不知道尹會一母子典故,絕對不懂襄陽地域文化,並非我給他們「扣帽子」。而是襄陽城北的「夫人城」和老龍堤,都是雍正七年(1729年)春,知府尹會一着手修建被洪水沖壞的老龍堤。李老夫人親上河堤,在最險要的堤段,督促並檢查民工的工程質量,確保大堤安全。(光緒《襄陽府志· 古蹟》

當時,襄陽人自發組織,要建造「賢母堂」來紀念她。李夫人遂作《謝襄人為建賢母堂》二詩婉拒: 「辛苦教兒四十年,還將三楚作三遷,襄州風土頗安樂,為感皇恩為謝天。」 「堤名寡婦留江上,城號夫人在眼前,只有婆心方寸許,何勞士女競流傳。」

問題上述典故似乎與《絲綢傳說》寫意畫不扯,為何這幅書畫都勾起我對尹會一回憶呢?!清宮最厲害的女人,或許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甄嬛傳》里從甘露寺回宮後「大殺四方」 27歲入宮成乾隆寵妃的鈕祜祿·甄嬛。乾隆南巡之時,帶上了皇后以及三位妃子,其中就有容嬪。

容妃為何多次被稱作「香妃」?最早出現香妃的記載,是在光緒十八年《西疆雜述詩》的附錄中有提到,「香娘娘,乾隆時期喀什噶爾人,身有異香。」乾隆五十三年,容妃病逝於圓明園,享年五十四歲。傳說,在她離世後,年近八旬的乾隆痛哭不已,內心十分悲傷。而這個時候,尹會一兒子三品大官,喜歡諫言,惹怒康熙下令處死他。而尹會一父子都是清廉官員,而且尹會一經常出錢購置義田,開設義倉以賑濟饑民。著有《健余先生文集》10卷、《撫豫條教》4卷等。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午飯後,我給王總建議讓張俊偉寫意畫香妃頭飾改正一下,或回民女性裝飾,或皇帝妃子頭飾,絕對不是官員頭飾。

另外,我建議王總請葉宗佩主席抄寫尹會一《過穀城縣》的感懷詩,因為與張俊偉不同,葉宗佩主席書畫國學造詣很深很深,而且除他外,其他人很難臨摹出尹會一書法內在神韻,證據都是《團結院》三個字,暗藏高屋建瓴的政治家風采!與其他書畫家文人墨客不同,尹會一屬於政治家,而葉宗佩主席也從政多年不說,他一幅《團結院》,令我這幅不已!

如今,舉國上下都在開展黨紀國法教育活動,最大的政治都是馬列主義信仰。而《團結院》來源於七十年代中期,由一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向陽院的故事》家喻戶曉,純樸的人們,純樸的院落,親切的畫面,帶我回到如夢的童年。孩子天真活潑,老人精神抖擻,父母朝氣蓬勃,毛主席教導深入人心,滲透到日常生活,抒發着那個時代的豪邁激情。故事片《向陽院的故事》插曲《跟着毛主席永遠幹革命》《誓做革命接班人》,可以說紅遍過全世界!

二、"千葉小舟雲集,八方商賈過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們都步入中老年人隊伍,研究周易八卦五行中醫等,而牽動我們鄉愁的都是染坊,顧名思義就是染布的作坊。民間俗語云:染坊倒不出白布來。意思就是說拿來染坊的白布一定要被染成有色的才行。而這次成功出行與本市老年大學舞蹈隊模特隊,包括我們碼頭太極拳骨幹隊員尚大姐有關。

提及尚氏文化,也是深不可測。可以說,大凡襄陽地界文人墨客誰要是不曉得尚渭綸。

我敢說,絕對談不上懂仙人渡地域文化,都是溜達到李家染坊,也是「一肚子青菜」,瞎轉悠而已。因為「仙人去後渡空留,不見仙人見渡頭。 兩岸平沙曾過客,一灣流水且橫舟。遠天帆影江村暮,落日雁聲蘆荻秋。槎返何年尋故跡,無邊芳草綠芳洲」清人尚渭綸這首詩,寫清楚了仙人渡與李家染坊古代風土人情事故等。

問題上述詩詞與碼頭尚大姐有何牽連呢?「這裡是一個油鍋,你也往裡面跳?!」「這裡要是站一個人,你都要壓死人家!」本來,考慮腸胃體檢,二天沒吃沒喝,正在猶豫去不去仙人渡李家染坊,想起母親教導都跟着上車。結果,遇到一個專業「碰瓷」專業戶,看着我們小車,硬是往上面撞,還扯皮。我們頭皮子發麻時刻,尚大姐上述兩句話,立刻宛如太極劍,把對方鎮住後,我們才安全出行的。

抵達目的地,漫步在李家染坊的鄉村街道上,我即刻被舒緩、淨潔、翠綠的廉政古蓮花池美好所吸引。附近應該修建一個蓮池書院,最好置放一點原北京市委市長吳晗夫人袁震之,研究宋代歷史成果書籍,尤其她研究 「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的成果專書,因為歷史學家郭沫若生前關於宋史與于謙研究都要請教我們老河口人袁震之。沒有旅遊開發帶來的濃厚商業氣息,沒有熙熙攘攘,我慢慢都步入那幢古樸的「三缸一石」染坊老宅,過去的染坊里都要置有一塊約三、五百斤重形似元寶的大石塊,被稱為「元寶石」。染好的布匹晾乾後,要卷在滾筒上用「石元寶」滾(碾)平,這個是需要有一定功夫的,一塊幾百斤重的石塊,人站在上面腳蹬兩端來回滾動自如。經過碾壓的布看上去既平整,又有光澤。另外也會把染後縮水的尺寸給碾壓出來,省得聽顧客說店裡「扣布「的閒話了。至於染坊里泡缸,染缸,又稱靛缸等工藝流程,我都一一把玩,熱切痴愛起來了。

「瞧瞧,人家老河口武術健身協會,武當太極拳、陳氏太極拳等,從'起勢』到'收勢』,一招一式,動作規範到位,值得我們學習!」等我剛走出染坊,中外遊客觀眾都主動點讚我們碼頭武術健身協會太極拳打的好。

老河口太極拳協會副會長龔桂芝大姐說:「今天來了不少年輕人,一起30多個人,多數都是新學員呢!我們幾個月的練習就學會了一套拳,太極拳作為傳統的中國武術之一,其文化內涵和技能讓人們為之傾倒。太極拳可以起到保健身體的作用,下一步我們還會送太極進村入戶,李家染坊我們也會常來!。」

一路輕歌一路歡笑,一路芬芳一路美好。收穫愉悅心情和攜手變老的情誼,還有一摞摞美照、一籃籃野珍。歸途坐在小車上,我想起名宦尹會一之母李氏(1667--1744),不但成就了兒子的功業,更獲得生前死後的莫大榮譽。尹母能夠留名青史,最重要的原因,不在於她對大小家事的操持,而在於她能輔兒從政,並多作義舉。比如:雍正八年,尹母從來訪的親戚得知家鄉歉收,遂捐資四百金設博陵義館。此外,尹會一母子在揚州,從雍正十年起,至乾隆二年止,時間也有好幾年。在這幾年光景,尹母亦一如既往,多行善事等,不一而足。假如他母親是一個格局小,貪圖名利,不懂人間大義之人,尹會一不會成為一代「文宗」,如此研學游也宛如酒醇香,芬芳醉人。

一家之言,不妥處還請龔桂芝老師以及碼頭其他老師姊妹們多多指正,如何?!

二〇二四年五月十三日星期一[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