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缝抹布(小猪她爸)

​​ 缝抹布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缝抹布》中国当代作家小猪她爸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缝抹布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十多岁的时候,学会踩缝纫机。寒暑假里,脚踩缝纫机,男孩女红,帮着母亲缝抹布。

抹布,擦器物用的布,寻常之物,生活中随处可见。用旧了毛巾,淘汰下来的旧衣物,都可以做抹布,为什么还要缝抹布呢?

这得从我们这座城市说起。那个时候,在素有“共和国长子”的辽宁,大连是工业领军城市。整个城市工业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烟囱林立,工厂比比皆是,工业生产马力强劲。除了不能制造飞机,什么都能制造,什么都能生产,万吨巨轮、内燃机车、机床、起重机、柴油发动机、冷冻机、叉车等等,日常生活中的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还有大量秘而不宣的军工产品。

生产过程中,擦拭机器,需要使用大量的抹布,工业用的抹布。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计划经济也不例外。一些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开始缝制抹布,卖到废品站,既能换点小钱,贴补家用,又能为工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一举两得。

中午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开始缝抹布。缝制工业抹布,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从布料上说必须是纯棉的,不能掺杂的确良等化纤布料。规格是一尺见方,上下两层。缝抹布的布料,一部分来自穿不得的旧衣裤,这个缝起来比较简单,因为布料面积大,顶多二三块布料就能拼成一块抹布。大多数布料是来自制衣厂的布头,巴掌大小的一块,得用十几块才能拼成一块抹布,缝制之前要把布头预先摆布一番。这有点像后来孩子们玩的拼图,不同的是孩子们拼出色彩鲜丽的精美图案,我那时拼出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毕竟一块抹布能换回八分钱。

那个岁月里,缝纫有两种情形,要么手工缝制,要么使用缝纫机,显然缝纫机的效率要远远大于手工。我家有一台“前进牌”缝纫机,大连缝纫机厂出产,这在当时算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大件。坐在缝纫机前的凳子上,有模有样穿针引线,然后右手转动缝纫机上的滚轮,借着惯性,双脚一前一后,均匀地轻踩踏板。针头带着白线一上一下,发出“哒哒、哒哒”的声音,均匀而轻柔,好听得很。一手前一手后,轻拽慢推两块拼合的布头,一串白线跑过,或红或白的布头由分离变成一体,慢慢地各色布头组成一块一尺见方的抹布,像小孩子随意涂抹的图画,有些混乱,但挺耐看的。

前几年,与妻子去过南非。那天一大早,从约翰内斯堡飞往开普敦。不知道啥原因,飞机一直低空飞行,蓝天白云下,尽情鸟瞰广袤的非洲原野。大概是因为土壤里富含矿物质的缘故,南非大地色彩斑斓:黛青色的河流,穿过黄褐色的土地;黑色的岩石,泼墨似的洒落在山峦之间;暗绿色、灰色地表上,夹杂着紫红、深褐色,一组组色块就像印象派画家涂抹的画作。妻子问我,你看这原野像什么?我说,像小时候缝的抹布。妻子嗔怒。其实,我是懂得生活的艺术,以及艺术的生活,但生活的本源是真实的生活,真实到一块抹布八分钱,像一块磨刀石,砥砺足下,终生难忘。

缝好的抹布,十块一叠,放在炕头。积攒到一定数量,听到窗外“收破烂来”的叫喊声时,赶紧抱起一叠叠抹布走出家门。门外,一辆漆着绿油的手推车,一侧写着“提倡节约”,另一侧写着“利国利民”。家家户户,大多是孩子们,提着破铜烂铁、牙膏皮、废旧塑料过来换钱。把一叠叠抹布交给收破烂的,查验数量和质量后,百八十块抹布易手,换回七八块钱。直到今天,想起拿钱的那一刻,还是有一丝兴奋。想想也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咱给人钱,人家给咱东西,只有卖破烂是咱给人家东西,人家给咱钱,的确是“利国利民”。

大概是前年,到一家服装厂调研。这家服装厂有一间很大的展室,摆放着几百台从国内外搜集来的缝纫机。我很快找到了“前进牌”缝纫机,坐在缝纫机前,手抚乌黑铮亮的机头,仿佛能听到“哒哒、哒哒”的欢唱,老歌一曲,飘过心头。

[1]

作者简介

小猪她爸,退休公务员,喜欢文字写作。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