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抹布(小豬她爸)
作品欣賞
縫抹布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十多歲的時候,學會踩縫紉機。寒暑假裡,腳踩縫紉機,男孩女紅,幫着母親縫抹布。
抹布,擦器物用的布,尋常之物,生活中隨處可見。用舊了毛巾,淘汰下來的舊衣物,都可以做抹布,為什麼還要縫抹布呢?
這得從我們這座城市說起。那個時候,在素有「共和國長子」的遼寧,大連是工業領軍城市。整個城市工業體系完備,門類齊全,煙囪林立,工廠比比皆是,工業生產馬力強勁。除了不能製造飛機,什麼都能製造,什麼都能生產,萬噸巨輪、內燃機車、機床、起重機、柴油發動機、冷凍機、叉車等等,日常生活中的縫紉機、手錶、自行車、洗衣機、電視機、錄音機……還有大量秘而不宣的軍工產品。
生產過程中,擦拭機器,需要使用大量的抹布,工業用的抹布。有需求就會有供給,計劃經濟也不例外。一些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開始縫製抹布,賣到廢品站,既能換點小錢,貼補家用,又能為工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一舉兩得。
中午放學回家,扔下書包,開始縫抹布。縫製工業抹布,有一定的質量要求。從布料上說必須是純棉的,不能摻雜的確良等化纖布料。規格是一尺見方,上下兩層。縫抹布的布料,一部分來自穿不得的舊衣褲,這個縫起來比較簡單,因為布料面積大,頂多二三塊布料就能拼成一塊抹布。大多數布料是來自製衣廠的布頭,巴掌大小的一塊,得用十幾塊才能拼成一塊抹布,縫製之前要把布頭預先擺布一番。這有點像後來孩子們玩的拼圖,不同的是孩子們拼出色彩鮮麗的精美圖案,我那時拼出的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畢竟一塊抹布能換回八分錢。
那個歲月里,縫紉有兩種情形,要麼手工縫製,要麼使用縫紉機,顯然縫紉機的效率要遠遠大於手工。我家有一台「前進牌」縫紉機,大連縫紉機廠出產,這在當時算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大件。坐在縫紉機前的凳子上,有模有樣穿針引線,然後右手轉動縫紉機上的滾輪,借着慣性,雙腳一前一後,均勻地輕踩踏板。針頭帶着白線一上一下,發出「噠噠、噠噠」的聲音,均勻而輕柔,好聽得很。一手前一手後,輕拽慢推兩塊拼合的布頭,一串白線跑過,或紅或白的布頭由分離變成一體,慢慢地各色布頭組成一塊一尺見方的抹布,像小孩子隨意塗抹的圖畫,有些混亂,但挺耐看的。
前幾年,與妻子去過南非。那天一大早,從約翰內斯堡飛往開普敦。不知道啥原因,飛機一直低空飛行,藍天白雲下,盡情鳥瞰廣袤的非洲原野。大概是因為土壤里富含礦物質的緣故,南非大地色彩斑斕:黛青色的河流,穿過黃褐色的土地;黑色的岩石,潑墨似的灑落在山巒之間;暗綠色、灰色地表上,夾雜着紫紅、深褐色,一組組色塊就像印象派畫家塗抹的畫作。妻子問我,你看這原野像什麼?我說,像小時候縫的抹布。妻子嗔怒。其實,我是懂得生活的藝術,以及藝術的生活,但生活的本源是真實的生活,真實到一塊抹布八分錢,像一塊磨刀石,砥礪足下,終生難忘。
縫好的抹布,十塊一疊,放在炕頭。積攢到一定數量,聽到窗外「收破爛來」的叫喊聲時,趕緊抱起一疊疊抹布走出家門。門外,一輛漆着綠油的手推車,一側寫着「提倡節約」,另一側寫着「利國利民」。家家戶戶,大多是孩子們,提着破銅爛鐵、牙膏皮、廢舊塑料過來換錢。把一疊疊抹布交給收破爛的,查驗數量和質量後,百八十塊抹布易手,換回七八塊錢。直到今天,想起拿錢的那一刻,還是有一絲興奮。想想也是,一般情況下都是咱給人錢,人家給咱東西,只有賣破爛是咱給人家東西,人家給咱錢,的確是「利國利民」。
大概是前年,到一家服裝廠調研。這家服裝廠有一間很大的展室,擺放着幾百台從國內外搜集來的縫紉機。我很快找到了「前進牌」縫紉機,坐在縫紉機前,手撫烏黑錚亮的機頭,仿佛能聽到「噠噠、噠噠」的歡唱,老歌一曲,飄過心頭。
作者簡介
小豬她爸,退休公務員,喜歡文字寫作。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