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績溪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徽廚之鄉」,「無徽無成鎮,無績不成街」,現隸屬於宣城市管轄。

績溪
績溪龍川

績溪縣有龍川景區、徽杭古道景區、千年仁里景區、鄣山大峽谷、績溪博物館等景點。

績溪縣森林覆蓋率達76.5%,是聯合國綠色產業示範區、國家級生態示範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和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接力城市。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目錄

縣名由來 [1]

自唐永泰二年(766)置績溪縣後,縣名績溪一直沿用。

績溪,「績」有「緝麻線」的形義,「溪」為山間流水。《元和郡縣誌》記載:「縣北有乳溪,與徽溪(今翬溪河)相去一里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因以為名。」《方輿志》記載:「臨溪石,在縣北三里(浣紗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紗,數里婦女悉來浣紗,去家既遠,遂績其旁以守之。春時多麗服,群績於此,雖不浣紗者亦會績焉。縣名亦兼此義。」

「溪」,亦作「谿」。清嘉慶《績谿縣誌》,從縣印寫作「谿」。民國縣政府印亦作「谿」。民國16年(1927),改鑄縣印,始作「溪」。

地理環境 [2]

位置

績溪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分水嶺,東與臨安市交界,北與寧國市、旌德縣毗連,西與旌德縣、黃山區及歙縣接壤,南與歙縣相鄰;介於北緯29°57′~30°20′,東經118°20′~118°55′之間;縣境總面積1126平方公里。

地貌

績溪縣位於黃山與天目山接合部,縣界及境內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餘座,重巒疊嶂,溪流縱橫,地勢高於鄰縣,史稱「宣歙之脊」。山脈、盆谷相間,呈「多」字形延伸。中部是貫通南北的斷裂帶,縣城位於斷裂帶中南段的華陽斷陷盆地。清涼峰踞縣境東端,界皖、浙兩省三縣,頂峰及其北坡坐落境內。中部東西向凸起,溪水南北分流,分別入錢塘江和長江。

氣候

績溪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與同緯度平原地區相比,氣溫較低,降水較多,日照較少,風力較弱,且表現出垂直分異。春季氣溫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氣溫下降快,雨日少。春、秋兩季短,實為冬、夏之過渡性季節。

歷史文化

績溪境內有文化遺存三百餘處,其中祠堂一百三十餘幢,有徽派古民居、古道、亭廟、古水口、古橋,共有國保、省保、縣保文物53處。有「木雕藝術殿堂」美譽的龍川胡氏宗祠,早在1998年就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宗祠內的隔扇門裙板木雕荷花圖,寓意「和諧」、「和美」、「和順」、「和鳴」,體現出以「和」為貴的傳統儒家思想。始建於宋代的績溪文廟是皖南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孔廟,占地面積1439平方米。

明倫堂考棚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周氏宗祠始建於明代,占地面積1156平方米,整體建築保存完好,宗祠內陳列有大量的徽派石雕、木雕、磚雕文物精品,已整修為績溪縣三雕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徽文化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出自績溪,胡開文墨莊所制「地球墨」,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由績溪民間鄉土菜餚演變形成的徽菜,躋身於中華八大菜系。

風景名勝 [3]

千年仁里景區

千年仁里景區距績溪縣城3公里,位於登源河西畔。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村南留有龜山遺址。文革前村中還有石牌坊10餘座,以貞節牌坊居多,僅存2座,皇門公牌坊是現存遺蹟之一。據說,這一牌坊是為官至皇門侍郎的村人所立。村中還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橫額上刻有「唐金鄉尹藥公墓道」。村中近1500年歷史的「百步欽街」,是當時皇帝御賜耿姓尚書「免徵地」一塊,在村東井地段用磚砌壘「百步欽街」一條。廊亭已毀,但百步欽街道路保存完好。

鄣山大峽谷

鄣山大峽谷,又稱偉人谷,占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的南大門。景區內擁有43種國家級珍貴物種和13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五十餘個景點,其中「偉人石像、百丈岩、葫蘆潭、冠頂生花」是其主要特色景點。「世界第一巨石」百丈岩,高460米,寬180米。

績溪博物館

績溪博物館是一座地方歷史文化綜合博物館。館址坐落於老城區中心地段,原為老縣政府舊址,同時還是老縣衙遺址。建築面積達10003平方米,占地面積952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3500平方米。績溪博物館的展館分為:序廳、績水徽山、人文績溪、商道績溪、風土績溪、徽韻績溪和徽味績溪七個部分。內容有巍巍徽嶺、潺潺徽溪、崇文重教、新學先聲、徽商故里在績溪、徽州駱駝績溪牛、花朝古會、鞦韆抬閣、績溪三雕、績溪名廚、徽菜名館等。

相關視頻

績溪優質宣傳片

參考資料

  1. 績溪縣名稱的由來? 360問答,2013-09-08
  2. 績溪縣縣情簡介 黨政機關,2019-06-18
  3. 績溪縣旅遊景點 博雅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