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社會解釋社會學概述
《經濟與社會解釋社會學概述》,社會學經典著作。馬·韋伯(見「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著。完成於1909年至1920年之間,1921年出德文版,1968年由E.費斯喬夫、H.格斯、A.M.漢德森等譯成英文,羅斯為英文版撰寫了長篇導言,由加里福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兩卷,約計在100萬字以上。除英文版序言和導言外,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卷的前4章,第2部分包括第1卷中的後面7章和第2卷各章以及附錄中的2章。第1部分中的4章主要是闡述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和範疇。第1章「社會學的基本術語」,對社會學學科和作為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社會行動作了科學界定,並對行動類型和方法論問題進行了分析。第2章「關於經濟活動的社會學範疇」,指明了經濟活動概念和經濟組織類型,並論述了貨幣與資本的作用等。第3章「合法統治的類型」,提出了統治與合法性的定義以及三種權威類型。第4章「地位群體與階級」,對階層和階級的不同類型作了分析。第2部分共18章。第1章「經濟與社會規範」,論述了法律、習俗之間的關係以及法律與經濟之間的一般關係。第2章「組織群體的經濟關係」,分析了群體結構和經濟利益等問題。第3章「家庭、鄰居和親屬群體」、第4章「家庭、企業和奧依柯斯」,論述了家庭的變遷和現代資本主義企業以及計算精神的興起。第5章「少數民族群體」,論述了部落與政治社區等問題。第6章「宗教群體」,闡述了其宗教社會學的觀點,對宗教的起源、巫術與宗教的關係以及先知等問題作了深入分析。第7章「市場:它的非人格性和倫理」、第8章「經濟與法律」,論述了其法律社會學的觀點。第9章「政治共同體」,論述了政治社會學的基本觀點。第10章「統治與合法性」,分析了由經濟權力和權威進行的統治,並闡述了合法權威的組織結構和基礎。第11章「科層制」,描述了現代科層制的特徵以及相關問題。第12章「家長制與世襲制」,分析了家長制統治的起源和特徵以及世襲制統治和傳統合法性之間的關係。第13章「封建主義、等級制國家和世襲制」,對封建關係類型、封建主義的軍事淵源以及封建主義和世襲制對經濟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第14章「卡里斯瑪及其變體」,指明了卡里斯瑪的社會學特徵、基礎以及其他相關問題。第15章「政治與僧侶統治」,分析了僧侶統治的社會先決條件及資本主義時代的僧侶統治。第16章「城市」,論述了城市的經濟概念和三種類型以及城市與農業的關係等問題。附錄一「社會行動與群體類型」,附錄二「重建後的德國國會與政府。」
本書幾乎概括了韋伯一生所研究過的全部重要課題,對西方的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宗教研究、歷史學、社會科學方法論等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公認為是本世紀社會科學領域中最高的學術成就之一。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