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纸浆(唐会林)

​​ 纸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纸浆》中国当代作家唐会林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纸浆

纸浆碾好后,就看抄纸师傅的本事了。说实在话,抄纸坊里耍的就是抄纸师傅的手艺。就像我们麻地湾的甄师,抄起纸来就像变魔术一样巧妙。一字排开的四个抄纸池,甄师一天能抄5000多张纸,其他三个师傅加起来还没甄师一个人抄得多呢。只见甄师的抄纸网在纸浆池里轻轻一抖,再用抄纸板一抹,一张薄厚均匀、大小规矩、无一点缺陷的黄抄纸就码在身旁的案子上了。别的师傅抄三下、甚至四下才能干成的活,甄师一眨眼就干好了,而且做得没有次品,你说神奇不神奇呢。放到现在,甄师抄纸完全够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水平了。

刚抄出的黄抄纸湿漉漉地,要送回村里晒干。每年五月前后,黄土塬上的麦子熟透了,一张张等待晒干的黄抄纸,像金纸一样,糊满了村子的巷巷道道。傍晚,小南风惬意地吹拂着,村子里麦香阵阵,纸香袅袅。从远处看,麻地湾就像金色的海洋一样。

凭着甄师的一双巧手,麻地湾的抄纸一时供不应求。拉上麻地湾出产的黄抄纸,到上秦川能换回整车的白灰,到西窑能换回黄釉釉的八斗瓮,到红岩寺能换回柞水出产的生漆和木炭。麻地湾的抄纸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村里富裕了,小伙子也不愁找不到媳妇了。

只有二十出头,看啥会啥。不但会抄纸,而且会做木活,能打铁,会泥水匠,修理自行车和架子车也在行。村里的石磨没牙口了,甄师带上自制的錾子,叮叮当当一下午,铣好的磨扇跟老石匠刘麻子一个样。甄师还是个热心人,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少不了甄师掌大厨。村里人给甄师起了个外号:“十二能”。

但甄师“十二能”的记录还没有焐热,很快就被村里的马尾巴打破了。马尾巴其实不姓马,真名叫贾聪明。贾聪明头发长长的,长得像电影里讲解《马尾巴功能》的农学院教授,麻地湾人就给他起了个“马尾巴”的外号

这天早上,队长安排“马尾巴”和高中毕业生胡元去邻村收稻草。“马尾巴”刚刚订了婚,对象正好就在要去收稻草的村子,“马尾巴”别提有多高兴了。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日子紧吧,一个工分才一毛钱。“马尾巴”拿着硬扎扎的票子收稻草,着实给媳妇家长脸了。丈母娘一高兴,还给“马尾巴”和胡元做了一顿米儿面哩。

[1]

作者简介

唐会林,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