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铃兰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原变种植株全部无毛,高18-30厘米,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20 厘米,宽3-8.5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8-20厘米。花葶高15-30厘米, 稍外弯;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花梗长6-15毫米,近顶端有关节,果熟时从关节处脱 落;花白色,长宽各5-7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有1脉;花丝稍短于花药, 向基部扩大,花药近矩圆形;花柱柱状,长2.5-3毫米。浆果直径6-12毫米,熟后 红色,稍下垂。种子扁圆形或双凸状,表面有细网纹,直径3毫米。花期5-6月, 果期7-9月。
红花铃兰与原变种相似,区别是:原变种花洁白,本变种花红色。[2]
生长环境
性喜半阴、湿润环境,好凉爽,忌炎热干燥,耐严寒,要求富含腐殖质壤土及沙质壤土。生阴坡林下潮湿处或沟边,海拔850~2500米。
其它习性详见铃兰。[3]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铃兰展叶后随之抽葶,展叶前是栽培铃兰的最佳时期。秋季叶片枯萎后,封冻前也可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佳。
播种育苗
-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腐殖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半阴、半阳地段的山地较适宜。在秋季深翻土地,深度35cm,整平、整细,结合整地施腐熟的农家肥500kg/667㎡,之后做大垄,垄宽1.3m,长度根据土地具体情况而定。
- 栽植
栽 培 时 按 行 株 距 25cm×15cm栽植。由于移栽实生苗较小,小苗根较细嫩,栽培时一定要小心。栽培深度以苗尖露出地面2cm为好。可在早春苗圃地化冻15cm深时,进行移栽,这个季节栽植成活率比较高,而且当年 植株能够开花、结实,栽培时根系要摆放舒展,覆细土3cm厚,轻轻压实,栽后要马上浇水,遇到干旱天气,要根据情况适时浇水,移栽时要注意及时整理杂乱的根系,要对根系进行修剪,以利于根系再次发育,提高苗木成活率。
育苗管理
- 除草、松土
栽植实生苗生长较快,杂草生长快,所以要及时铲除杂草,遇到雨季,要勤除草,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到根系,土壤半干半湿润时,结合除草进行松土,有利于苗木快速生长。
- 浇水、施肥
苗木栽培后,要根据苗床情况,及时浇水、排水。遇到干旱天气,要勤浇水,多浇水,遇到梅雨季要及时排水。当苗木快到快速生长期前,一定要施肥,最好是施 N、K混合肥,20kg/667㎡,如果苗圃地土壤肥力十分不足,要追施腐熟的农家肥,在植株休眠期之前再次施农家肥1次。
- 疏、间苗
多年生地块由于根系发达,如果苗木密度大,会营养不良,所以要及时对苗木进行适当疏苗,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营养供给。
病害防治
猝倒病
该病主要危害1年生幼苗,一旦发病,茎上会出现浅褐色水渍状小斑点,造成植株成片倒伏,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苗圃地湿度大和苗木密度大时较容易发病。防治方法:苗圃地含水率要适当,见干见湿,梅雨季要及时排水,苗木过密时要及时间苗。一旦发现植株染病,要立即停止浇水,大发生时用75%的代森锌300倍液喷施防治,更严重时用1000倍液百菌清进行叶片喷施,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
斑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2年生以上植株,发病初期叶片有褐色斑块,严重时植株死亡。苗圃地高温、高湿容易发病。防治方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定要控制苗圃地度,高温、高湿天气要及时降温、降湿。发现病株要马上清除,并集中烧毁。发病较严重时,喷施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80%百菌清1000倍液,化学药剂一定要交替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治困难。
主要价值
观赏
铃兰植株矮小,幽雅清丽,芳香宜人,是一种优良的盆栽观赏植物,通常用于花坛花境,亦可作地被植物,其叶常被利用做插花材料。有乳白、粉红和斑叶等品种。入秋时红果娇艳,十分诱人。
由于所有花朵都向下绽开,当切花使用时,应以细铁丝和透明胶带特别处理,让花朵看起来比较明显。
净化空气
铃兰香气淡雅,而且其香味对结核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