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理论
素描理论是,素描(DRAWING 、DESSEIN)、速写(SKETCH),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广义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 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目录
理论介绍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在西洋美术辞典(雄狮图书公司出版)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分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
素描的地位
⒈素描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⒉素描是其他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 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⒊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作画时往往预先勾出轮廓作为草稿,然后用色彩渲染,当艺术作品完成时,素描稿常被掩没或销毁。因此,素描只是一种技术准备。到14世纪末,素描不再仅是附属品,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体积、空间、深度、实质和动作。文艺复兴以后,素描已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1]
技法和种类
线条技法 素描的要素是线,但是线在实质上却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作为物体的幻觉表现。直到近代,线才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自发要素,并且独立于被描绘的物体之外。
结构素描 素描是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并且描绘于平面之上,借由线条形式引起观者的联想。例如两条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形,可以被认为是某平面的边界;另外加上第三条线可以在画面上造成立体感。弧形的线条可以象征拱顶,交会聚集的线条可表现深度。人们可以从线条的变化当中,得到可以领会的形象。因此透过线条的手段,单纯的轮廓勾勒可以发展成精致的素描。
明暗调子 在素描中可以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至于色彩明暗是为了加强和厘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线条的开始,消失和中断来画出边界,并且形成平面,也可使色彩至边界而上。线条的粗细能表现物体的变化,甚至光和影也可用线条的笔触变化表现出来。
明暗素描 素描的线条技法还需要平面技法的辅助。平面技法在使用炭粉笔时,在明暗对照上可用擦笔法。而更重要的是使用毛笔画法,因为毛笔能发挥笔触的宽度和笔调的强度并且能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2]
素描工具
⒈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钢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
⒉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一般认为,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广阔的田野则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兼用的。
⒊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适宜用木炭来画,对于轮廓、照应等可经长久的时间细细研究、分析。至于铅笔适合较小尺寸,很少大张的铅笔画,而钢笔画则更小了,往往在插画上用得较多。
素描题材
⒈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到了19世纪又出现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素描。其他还有想像和抽象素描、艺术性建筑素描等。
⒉至于20世纪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动荡和科学进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现线条豪放为特色。还有一些画家试图把生活纳入几何图形中(立体派)。
⒊在20世纪各流派中也有X射线式的技法,即同时看到外部和内部。表现主义画家追求“表现一个场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超现实主义者则着重表现潜意识心理。
⒋除以上所列举各种形式的素描之外,还有实用性和技术性素描。实用素描要清晰地记载一件客观事物,从总体上说,它不重审美,而突出技术设计。实用素描包括为科学目的而作的插图与说明。很多艺术家作过科学说明的素描。
⒌文学作品中的素描插图,一般是为某段文字描写而作的图画说明,但因它表现了画家特有笔法风格,至今还享有崇高的艺术声誉。与此相关的还有漫画,这是用于社会批评 而创作的一种假定性图画。并由此而发展成连环图画,进而演变成现代卡通动画片。 线条的演变 ⒈线条的解放:(安格尔对绘画线条的革新)
⑴.在古典主义法则笼罩之下,线条本身除了被用作“完美比例”的度量外,它的功能是被抑制的。
⑵.安格尔最大的贡献便是打破将线条仅限于对物象比例描绘的限制,而拓展到图案花纹的形式。
⑶.对安格尔而言,人体的比例并不求自“自然”或实证的实现,他运用曲线在画面上探求人体之比例位置与姿势。这种直接运用线条在画面的处理,强调画面的平面性,使事物本身之重要性,附属于形式要求之下。
⑷.讲求结构与形式,而不惜更改事物原有比例以配合整体视觉完整,同时并介入了图案花纹式之构图。 ⒉强调线条本身意义与表达的特质。 ⒊线条的运作成为个人内在律动与情感的抒发: ⑴.一个线条在画面的行进的痕迹,乃接受自创作者内在自发性律动的影响。 ⑵.德拉克洛瓦将个人感情强烈投射在线之运用,不只将线条的功能远脱离古典传统,并将素描积极推向绘画,使绘画上明显笔触的物质性增强,奠定现代绘画发展的基础。
东方的素描
⒈西方人认为,纯素描在远东极负盛名,多数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家都只作所谓的毛笔素描,他们不采用不透明的颜料,而以直接的笔触造成整体。在波斯--瑞札,阿巴西(RIZA ABBASI,1565年)也同样不用颜色而以书法线条来表现创作,把其思路幻想透过笔和刷子表现出来。
⒉中国的山水,兰竹,花鸟,水墨画,实在完全是一种素描,自由潇洒素雅的感觉。虽然寥寥几笔,可是这里面也含着与油画同样的条件。也要有气韵,有强弱,有力量。 ⒊中国早在西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了素描,到汉朝末年,以线描为其特色的壁画已有很多,北魏和唐朝以后,中国素描画即相当普遍地出现在绢、纸和册页上。
艺术家的态度
不少艺术家曾临摹其他艺术家的素描,如鲁本斯(RUBENS;西元1577~1640年)、林布兰特(REM.BRANDT;西元1609~1669年)及梵谷(VAN GOGH;西元1853~1890年)。临摹者藉素描以学习人师的风格及语汇,以便再创高峰。这是学习素描极重要的一步,也是准备作画的不二法门。以下是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⒈一种特殊风格:窦加(DEGAS),罗特列克(LAUTREC),梵谷(VAN GOGH) ⒉兴趣:林布兰(REM.BRANDT),哥雅(GOYA) ⒊复制用:杜米埃(DAUMIER),季斯(GUYS) ⒋为鉴赏家而作:卡拉齐(CARACCI)兄弟,保罗·布利尔(PAUL BRIL),拉法吉(LAFAGE) ⒌用素描作馈赠:米开朗基罗
常用语
⒈明度:色相明亮或沈暗的程度。
⒉比例:一部分跟另一部分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⒊构图:各部分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⒋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⒌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⒍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⒎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⒏明暗交界线:亮面与暗面的一条交界线(根据物体的结构不同,有时不一定是一条线。或是一个面)一般在明暗交界线的地方颜色最重。
明暗
何谓明暗 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二种明暗状态,即:亮面、暗面。二大部分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大面: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投影一背光物体的阴影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西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教学时可任学生自由联想发挥,唤起旧经验) 产生的原因 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才会产生明暗; 没有光,我们的眼睛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基本法则 ⑴.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 ⑵.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 ⑶.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铅笔表现方法 ⑴.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⑵.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⒌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⑴.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 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⑵.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⑶.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分遮没了, 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分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画面宾主表现 ⑴.前面的,较近的东西,都应表现得强烈而明确;后面的,较远的东西,都应表现得柔弱而模糊。 ⑵.主体应表现得明确显着,从属的客物则应以衬托主物为目的。
素描大师
弗兰克·奥尔巴赫素描大师——这是绘画衰落的时代。 还有没有人知道怎样画一幅人体素描?那些从小学而至研究生院毕业的莘莘学子常纳闷儿为什么自己苦修来的素描如此呆板、机械、幼稚、乏味;而同一张白纸、一枝黑炭条,为什么到了从达·芬奇到德加之类的大师手里,就能变成生气勃勃、可以转着看的三维线描?素描、油画的伟大的传统是不是已经成为传说甚至是神话?那些铺天盖地的装置、行为等所谓“非架上”、“后现代”、“新媒体”、“先锋”、“前卫”的五花八门的流行艺术形态是否已经把传统艺术给“毙了”?
幸而还有像弗兰克·奥尔巴赫这样的大师。他既守旧又创新开拓。他连通古代、直指具体实在的现在、而又昭示未来。这是真的“新”。他再次告诉人们绘画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他又使得绘画在其局限范围内超越自己。这就是罗伯特·奥尔巴赫这个了不起的画家的传记所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