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粗梗水蕨

粗梗水蕨别名水松草(Ceratopteris pterioides (Hook.) Hieron)一种一年生浮水草本蕨类植物。植株高 28-55cm,其营养叶为单叶,叶片呈阔状三角形,长18-25cm,呈羽状深裂,裂片3-7枚,阔卵状三角形。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以及东南亚中南美洲印度东部等。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

粗梗水蕨就是这众多水生植物中的一种,那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当你在湖泊、池塘或者河沟中发现它的身影时,你就会觉得这个名字果然名副其实。粗梗水蕨的叶柄、叶轴、下部羽片的基部均显著膨胀成为圆柱形,比同属植物水蕨的基部明显粗壮,因此得名“粗梗水蕨”。同时,由于粗梗水蕨每片叶子的叶柄连同叶轴都显著膨胀,里面充满了空气,使得粗梗水蕨能够以漂浮方式在水体中生活,而同属植物的水蕨则是将根着生于水体的淤泥之中才得以生存的。水蕨属在全世界分布有6、7个相似种,我国仅分布有2种,分别为水蕨、粗梗水蕨,基部显著膨大、漂浮生长于水中也是粗梗水蕨区分于水蕨的显著特征。

目录

形态特征

通常漂浮,植株高20—30厘米;叶柄、叶轴与下部羽片的基部均显著膨胀成圆柱形,叶柄基部尖削,布满细长的根。叶二型;不育叶为深裂的单叶,绿色,光滑,柄长约8厘米,粗约1.6厘米,叶片卵状三角形,裂片宽带状;能育叶幼嫩时绿色,成熟时棕色,光滑,柄长5—8厘米,粗1.2—2.7厘米;

叶片长15—30厘米,阔三角,2—4回羽状;末回裂片边缘薄而透明,强裂反卷达于主脉,覆盖孢子囊,呈线形或角果形,渐尖头,长2—7厘米,宽约2毫米。孢子囊沿主脉两侧的小脉着生,幼时为反卷的叶缘所覆盖,成熟时张开,露出孢子囊。

生态习性

粗梗水蕨常成片漂浮于湖沼、池塘中。栽培植株在温度22-30℃条件下生长良好;而水温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有时会死亡。对水体环境适应性较强。 本种可供药用,茎叶入药可治胎毒,消痰积;嫩叶可做蔬菜。

栽培技术

粗梗水蕨为漂浮性或挺水性植物,投放在自来水中也能很好生长。在夏秋生长旺盛阶段,可以每周往栽培容器中施用适量液体肥料。环境不宜过于阴凉,否则长势会越来越弱。定植后要及时清除杂草,必要时可施追肥1~2次,以提高观赏效果。

繁殖方式

粗梗水蕨的繁殖比较容易,漂浮水面的大棵植株会不断分生出小植株,繁殖速度快。 也用孢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成熟的孢子叶作繁殖材料,孢子向下,稍压紧,保温保湿,当幼苗长出3-5~~N-I-,就可进行移植。

园林用途

粗梗水蕨的株形美观,在园林水景的浅水中进行块状定植,观赏效果佳,也可岸边、塘边和池边列植或成片栽培。在小型水景孤植也可以。

粗梗水蕨是重要的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湖泊生态水生景观生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粗梗水蕨起源古老、分类位置孤立,是研究植物性别决定、配子体形态建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模式植物之一,也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在野外,粗梗水蕨的生存环境被破碎化、片段化,种群数量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因此,对粗梗水蕨的研究和保护应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