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竻 的圖片

部首:竹,部外筆畫:2,

五筆86:TLB 五筆98:TER 倉頡:HKS

筆順編號:31431453 四角號碼:884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AFB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竻

拼音; lè,jīn

注音; ㄌㄜˋ

總筆畫; 8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盧則切《集韻》歷德切,$音勒。竹根也。

又竹名。《肇慶府志》竻,竹名,俗呼刺竹。有刺而堅,可作藩籬。肇興新州舊無城,宋郡守黃濟募民以竻竹環植之,雞犬不能徑。《廣東新語》竻竹,一名澀勒。,刺也。

廣人以刺為勒,故又曰勒竹。長芒密距,枝皆五出如雞足,可蔽村砦。《蘇軾詩》澀勒暗蠻村。一名寨簩,其材可桁觕,篾可織,皮可銼物,土人制為琴樣,以礪指甲,置於雜佩之中。用久微滑,以酸漿漬之,復澀如初。

又《集韻》筋,古文竻字。注見六畫。

字義

基本字義 ● 竻

◎ 竹根。

◎ 古書上說的一種竹。

◎ 方言,竹上的刺。

其它字義 ● 竻

jīn ㄐㄧㄣˉ

◎ 古同"筋"。

竹根 [root of bamboo]

竻,竹根。--《廣韻》

[方]∶竹上的刺。兩廣一帶把長刺的竹叫"竻竹"。或寫作"簕竹",俗稱刺竹 [a kind of bamboo]。如:竻竹(一種帶刺而堅硬的竹。俗稱刺竹);竻木(即竻竹)

讀lí時,是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中"籬"的二簡字,後停用。

名詞:刺

兩廣至江西全境範圍內,一般在江西方言中出現,這些地方"竻"表示"刺"的意思,比如荊棘上面的"刺"稱之為"竻";另外一些長刺的植物也模糊統稱為竻。[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