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竹洲見寄次韻

竹洲見寄次韻》是南宋詩人汪莘的作品之一。

竹洲見寄次韻

目錄

理學家汪莘

汪莘,字叔耕,休寧人,生卒年月不詳。與朱熹[1]同時代,約略小於朱熹。明程曈《新安學系錄》中的新安學系圖,將汪莘列入朱子及門弟子。《紫陽書院志》也曰:「文公歸里,鄉先正受學者甚眾,今論定高第弟子十二人列於從祀」。汪莘就是其中之一。汪莘自幼不羈,青年時代有大志,但不肯降意於場屋聲病之文,乃居安丘園研究《易》。後又隱居黃山,稍遂其高蹈之意。嘉定年間,皇帝詔下求言,汪莘三次上書,論天變、人事、民窮、吏污之弊以及行師布陣之法,但如石沉大海。時陸九淵著名弟子楊簡見其所上之書,給予高度評價說:「真愛君憂民之言也。」朝中大臣真德秀等人慾以遺逸引薦於朝也沒有結果。時朱子召赴經筵,汪莘致書朱子曰:父子兄弟,天倫之最切者也,側睹今日之事,有可為傷心者。先生勸講經筵,實居師保之職。前日責在大臣,今日責分先生矣。財不待先生而富,兵不待先生而強,唯主上父子之間,諸公所不能濟者,待先生而濟。若憚於為父子深愛之本,而利於體貌臣工之末,以是為治,未有能久者。

作者生平

汪莘(1155年~1227年)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覆。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築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刻本[2]

視頻

竹洲見寄次韻 相關視頻

走進朱熹與理學
宋代詩詞大佬們的還原裝束,每個人都很養眼

參考文獻

  1. 朱熹,個人簡歷網
  2. 汪莘文學創作,聚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