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空降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部队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又称伞兵。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能力的突击力量。中国空降兵自1950年9月成立空军陆战第1旅,1961年6月组建第15空降军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由初建时的单一兵种,发展成为拥有炮兵、航空兵、导弹兵、特种侦察兵、防化兵等20多个专业兵种组成的多兵种合成部队,初具规模的高技术特种兵种。[1]

[]

目录

基本条件

一兵多用,一专多能是合格空降兵的基本条件。一个空降兵战士,除了要熟练掌握陆军步兵的各项技能,精通手中武器,还要学会使用全连所有武器、营属炮兵火器,还要掌握工兵、防化兵、通信兵、侦察兵、导弹兵的一般技能。要能驾驶多种机动车辆,会跳多种伞型和机型,能在山区、高原、海岛、热带、亚热带和森林等多种环境下进行野战生存。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14日,空降部队出动兵力首次在因地震与外界隔绝的阿坝地区茂县成功进行伞降。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和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同一天,首批运载救灾物资的直升机也降落到地震中心汶川县城,完成极限性的空降救灾任务。

组建过程

1949年8月,刘亚楼赴苏联商谈帮助中国建设空军事宜。18日,还在莫斯科的他向中央军委提出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建议。他认为,在解放台湾的登陆作战中,伞兵空降可能发挥大的作用。次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刘亚楼随即与苏联政府商谈,聘请伞兵顾问和教员41名,并订购了第一批伞兵用的降落伞。11月,周恩来亲自起草了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 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组建空降兵部队。命令要求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作为空降兵的兵员。5月27日又电告各部:如确难按条件抽调,其不足者,可以一、二等功臣补充,如仍不足时,则按政治可靠、身体健康、战斗勇敢、表现好等条件,从战士中补选。空降兵部队领导机构的组建,要从有指挥作战经验的步兵师团营领导干部中选调。7月17日,中央军委确定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 1950年7月26日,空降兵部队的前身——空军陆战第一旅在上海组建,后移驻河南开封7月26日,旅部领导机构以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30军89师师部为基础在上海组建,8月1日,旅部由上海移驻河南开封。 该旅的领导成员都是高职低配,陆军第26军77师师长王建青任旅长,后因其身体原因调任其他工作,改由陆军第28军参谋长朱云谦担任旅长。陆军第20军58师参谋长方铭任副旅长,陆军第31军91师副政委丁钊为旅副政委,陆军21军63师政治部主任林震为旅政治部主任。 旅部设司令部、政治部、炮兵司令部、技术处、医务处、供给处等机构,下辖狙击营、坦克营、迫击炮营和7个直属连队及1个教导队,全旅5000余人。由于空降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是能突然出现于敌后,配合正面部队作战的突击力量,对兵员素质要求很高。所以,陆战旅党员占73%,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占33%,直接参加过战斗的占83%。9月17日,旅在开封营区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宣读了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发来的贺电、贺信。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周骏鸣代表中央军委给空军陆战第1旅授军旗,旅长王建青代表全旅指战员进行了庄严宣誓。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后来,9月17日被定为空降兵诞生纪念日。 9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把原国民党伞兵第3团起义后改编而成的华东军政大学伞兵总队全部人员调给陆战第1旅,作为技术骨干,其中有刘农峻等30余名干部、350名战士。 国民党伞兵第3团,于1949年4月13日奉命从上海黄浦港码头乘“中” 字号登陆舰调往福建。这个团的中共地下党员刘农峻、周其昌、李贵田、孟虎、陈家懋等人,根据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指示,策划举行起义。在航行途中,时任团长的刘农峻与其他人员起草了一份由国民党国防部下达的要他们北上去青岛(当时尚未解放)的假电报,命令登陆舰的舰长改变航向,向北航行。尔后,他们勇敢机智地争取全体基层官兵参加起义行动。14日,刘农峻率领全团官兵2500余人宣布起义,15日在连云港登陆,胜利到达解放区。起义以后,他们向毛主席、朱总司令通电致敬,向全国人民发表起义声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对国民党伞兵官兵的起义十分重视,在18日给起义官兵的复电中,热烈庆祝他们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希望他们“努力于政治上和技术上的学习,为建设新中国的新伞兵而奋斗”。随后这个团改编为华东军政大学伞兵总队,由刘农峻任总队长。刘农峻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安源煤矿工作,加入共青团,后毕业于国民党通信学校和陆军大学。参加人民空军后,先后任空军陆战第一旅副旅长,空降兵师副师长等职。 1950年9月29日,空军陆战旅参加首批跳伞的62名官兵全部安全着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完成伞降的伞兵,实现了“从天而降”的梦想。 1951年3月14日,这个旅的女翻译沈元珍、李朝旭、毛镇夷、凌冲珪等4人,第一次参加跳伞成功,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女跳伞员。 经过10个月的突击训练,部队作战能力达到可以将配有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武器,200人左右的1个加强连空降到敌后执行作战任务。1951年6月28日,副旅长方铭率领狙击第一营第二加强连,第一次参加南京军事学院在安徽临淮关组织的河川进攻联合演习,出色地完成演习任务,受到演习指挥部的好评。 1950年12月,空军陆战第1旅改称为空军陆战第1师,后又改称伞兵师、空降兵师。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军部及其44、45师和该师一起,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