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空間遐想症(王艷秋)

空間遐想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空間遐想症》中國當代作家王艷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空間遐想症

好像現在人類已經有很多被稱之為XX症的精神層面的病症了(姑且稱為病症吧),什麼抑鬱症、強迫症、孤獨症、焦慮症、妄想症、密集恐懼症、精神分裂症等等,如果要對號入座,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沾好幾個邊,幸好暫時還沒有對號入座症,偶爾閃念跑歪一下,也算給大腦來點不一樣的刺激吧。

我發現,每當處於狹小的空間裡,自己總喜歡對其進行最大利用度的設想,或者說假想,特別是在衛生間裡。大約十七八歲之前,我住在一個小村莊裡,每每到院子裡蹲茅坑,總忍不住設想茅坑就是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大空間,需要在這個空間裡完成吃喝拉撒睡的所有事項,然後開始目測哪個位置可以支張床板睡覺,哪個位置可以洗刷做飯兩不誤,當然最不忘的是要保留茅坑,這樣胡思亂想着也忘記了不良空氣的襲擊,反而像完成重大設計後一樣,頗具成就感地出了茅坑。

後來搬離家鄉到父親的工作單位一個鎮駐地,一家四口人分到一種類似兩層房子摞起來的所謂樓房的二樓,外牆是水泥砂粗抹的,建築面積大概只有三十平方,廁所設在一樓的樓頭,是公用那種,每次上廁所都捂着鼻子,能有多快就有多快,從沒有發生過這樣的假想。再加上自己基本都住在單位宿舍里,那個公共廁所長啥樣子早忘得一乾二淨了。

過幾年結了婚,單位房改分給一個接近七十平米的二手小窩,最記得衛生間長兩米寬一米五,洗臉盆座便器浴缸一應俱全。只是一旦如廁,又開始喜歡設計假想了,想象着按一米五的浴缸長度搭個床鋪,可以蜷縮一點睡在上面,當然床鋪的高度也不能過高,再搭個二層鋪板放各種生活用品,座便器平時用罩子扣住,上面支個架子放液化氣灶頭,八十公分長的洗臉盆同時可以兼做菜案子菜池子,液化氣罐藏在下面。總之如果一個人只能得到這一點空間的話,還是可以正常生存下去。

這樣過了幾年後辭職下海做起了生意,起早貪黑打拚數年換了較大的居所,一百三十多平米,外牆貼着漂亮的條磚,帶兩個衛生間,不知不覺又犯了對空間的規劃假想,並且總是反覆計算一塊空間的最大利用率。有時在四五平方的小衛生間裡想這個問題,到十平方的大衛生間裡也想這個問題,甚至覺得大衛生間的面積有些大了,設計結果及可利用率不如小衛生間出彩。下一次再坐進去會試着推翻前一次的方案,開動腦筋做另一番設想。而一旦出了衛生間的門,這樣的設想立馬消散了。

很長一段時間,我懷疑自己這是一種病,問問身邊幾個人,皆說沒有過這樣的念頭。上網搜搜,有人患的是空間狹小症,指處於狹小的空間裡有害怕感恐怖感,還真沒有人提及這種遐想症。

既然不是病那得研究研究為什麼,從前塵往事慢慢梳理。在鄉下時的假想大概源於父親某一次出差上海歸來,講他去拜訪的一個客戶,三代五口人擠在一個二十幾平方的樓房裡生活幾十年,於是屢屢拿自己家茅坑的面積比劃,竭力想象體會如何合理布局那種擁擠。後來住上單位分的房改房,潛意識裡還是存有對狹小空間的被動接納,實則是對寬敞明亮的居住環境充滿渴盼。

沒想到數年後我的工作居然跟家裝設計有了很大關聯,不但自己住上了功能齊全布局合理裝修典雅的樓房,還參與見證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空間戶型設計。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般的家庭裝修都是靠土木匠來完成,沒有電腦效果圖。而我的工作恰巧在木匠之前進行,鋪貼瓷磚,安裝水暖,都需要很周密的設計施工,因此也算為很多家庭出過謀划過策。現在,房地產經濟突飛猛進發展,到處都有高大上的裝飾設計公司,人們也愈來愈追求個性化,我那閒下來的大腦常常自我泛活也是情有可原吧。

當我又一次坐在十平米的衛生間裡一通設計遐想出來後,猛然覺得有必要給自己的這種症狀下個定義。雖然我略有強迫症,譬如看不得畫框掛歪一點,還有密集恐懼症,蜂窩蓮蓬的孔都不忍看,但我確信自己不是瞎想症,如果硬要叫它病症的話,應該叫空間設計症,叫空間遐想症也行,也許是大腦儲存能量過多造成滿溢的一種症狀。就好像寫文章,有時會一遍一遍打腹稿,不厭其煩。 [1]

作者簡介

王艷秋,女,曾用筆名一凡,新浪博客用名滄桑-看雲。1972年出生,山東省榮成市人,現經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