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冬綠肥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一、技術名稱
稻田冬綠肥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研製出稻田綠肥全程輕簡化生產裝備,建立稻田綠肥全程輕簡化生產技術體系。運用本技術,可實現南方稻田冬綠肥關鍵環節的全部機械化操作。該技術能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缺乏、播種人工依賴性高、開溝效率低、稻秸資源利用效果差等主要問題,實現綠肥生產利用全過程輕簡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綠肥[1]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助力了稻田綠色生產。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電動化播種。應用電動紫雲英播種機。該播種機播種效率高,一個勞動力每天可播種150~200畝,其效率是傳統人工紫雲英播種的8~10倍。
2、中、晚稻機械化收割留高茬、綠肥適當遲播。機械收割中、晚稻時,稻茬儘量留高(30cm左右或以上),刈割的稻秸儘量散開、不堆積。在晚稻收穫後2~3天播種紫雲英,播種後擇期開溝。水稻[2]高留茬時,可推遲紫雲英播種時期至晚稻收穫後進行播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可推遲到10月底至11月上旬,可減少機收時的碾壓毀損。
3、機械開溝。利用中晚稻收穫綠肥開溝一體化設備或配套開溝裝置進行綠肥稻田開溝,可實現中晚稻收穫與稻田開溝一次性完成,減少綠肥生產環節。有關設備或裝置,開溝效率高,每天開溝近200畝。
4、機械化干耕水整。在紫雲英盛花期田間不灌水或灌淺水條件下進行翻耕,翻耕後保持田面淺水,3~5天後進行早稻移栽或拋秧。這一技術可有效防止紫雲英利用下的早稻「僵苗」,也可防止紫雲英腐解過程的養分流失。
5、機械收種。改裝現有水稻收割機的風機、雙層振動篩、撥禾輪、切割器、攪龍和收割台,在紫雲英黑莢率達90%以上時進行紫雲英種子收穫。該技術每小時可收穫6~10畝,遠高於傳統人工效率(1畝5~6天),且機械收穫的種子損失率僅為10%左右,低於傳統人工收穫方式。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本技術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該技術模式已經過小區田間試驗,大田試驗和小區域試驗和試驗示範驗證,技術已完全成熟。在湖南省不同生態區域開展了大面積示範,並在湖北、安徽、江西、河南等省示範推廣,累計示範及推廣面積上千萬畝,社會及環境效益巨大。
針對綠肥生產的播種、開溝、翻壓、種子收穫等關鍵環節,研製出一系列專有配套機械設備或裝置,實現稻田綠肥生產關鍵環節輕簡化。
研製出適合勞動力背負、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播種均勻,成本低的電動紫雲英播種機,播種效率可達150~200畝/人·天,比傳統人工播種效率提高近10倍;電動播種機播種均勻係數達92.0%~98.0%,分別比手搖式播種機(85.0%~91.0%)和傳統人工播種的均勻係數(70.0%~78.0%)高6和21個百分點。
研發出與聯合收割機配套的開溝犁和與旋耕機配套的碎土拋散開溝裝置,開溝可與水稻收割或旋耕同步,也可單獨開溝,提高開溝效率和開溝質量、降低能耗,實現綠肥稻田開溝過程輕簡。與聯合收割機配套的開溝犁裝置簡單實用,成本低,能方便應用於各種聯合收割機,實現一機多用,實現晚稻收穫與稻田開溝一次性同步完成。與旋耕機配套的碎土拋散開溝裝置,開溝寬、深合理,碎土拋撒均勻,且受土壤含水量的影響較小,適合南方稻區推廣應用。
研發紫雲英種籽機械收穫裝置,突破紫雲英種籽低效率收穫技術瓶頸,實現稻田紫雲英綠肥種籽收穫輕簡化。利用現有水稻聯合收割機改裝成紫雲英種籽收穫裝置,實現紫雲英種籽收穫過程輕簡化,且達到農機具多用目的。紫雲英種子機械收穫裝置收穫效率達45畝/天,達人工收穫的150倍以上;機械收種的種子損失率也明顯下降。
三、適宜區域
四、注意事項
晚(中)稻前7~10天開始曬田,儘可能做到稻秸留高茬、避免刈割稻秸明顯堆積。
參考文獻
- ↑ 綠肥有哪幾種 綠肥真的能提高作物產量嗎 綠肥的作用及種植方式 ,搜狐,2022-08-12
- ↑ 水稻之於中華文明 ,搜狐,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