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原名《漢代學術史略》。關於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著作。顧頡剛(見「古史辨」)著。1935年上海亞細亞書局出版,1954年以現名再版,197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版發行。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1978年版由重版序言、序和22章組成,全書9.3萬字。主要論述了陰陽五行學說的來源、內容、發展演變及其對秦漢兩代社會政治制度的影響。序為1954年寫成,介紹了本書的寫作過程及主要內容。1—7章,說明在陰陽家和方士氣氛下成就的秦漢時代若干種政治制度;8—18章,說明博士和儒生如何由分而合,又怎樣接受陰陽家和方士的一套,成為漢代的經學,以及如何從他們的鼓吹里影響到兩漢時代的若干種政治制度;19—22章,說明漢代經學轉入讖緯的過程,闡述了讖諱的內容及其對東漢政治發生的作用。本書史料豐富,可讀性強。因成書較早,作者當時還不能用社會經濟基礎來分析兩漢社會的政治制度與學術思想,但仍不失其參考價值。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大多數著作反映實際情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有不正確的、非科學的;但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對所收著作,從其特徵、版本、作者生平、規模、主要內容、學術或藝術價值、社會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詮釋。
視頻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