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賦能專業科技服務團
科創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賦能專業科技服務團「科創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賦能專業科技服務團,面向京津冀、大灣區從需求側廣泛徵集「試點城市」所在地企業在生產和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等各類創新需求;從供給側積極對接科研院所、學會在「試點城市」開展成果推介推廣活動,推動科技供給和企業需求對接。同時積極地面向「試點城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複合型人才培訓,培養專業化[1]、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複合型人才[2]。形成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工作機制,有效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目錄
相關資訊
【科普資訊】科技成果轉化篇: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為科技成果轉化不斷賦能
科技實力再創新高,萬眾創新蓬勃發展。5年來,上海堅持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強化創新策源功能,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加強創新資源整合,全面提升科研基礎能力和發展能級;堅持面向未來超前謀劃,主動布局一批代表前沿科技的先導產業……
「上海科技」聯合解放日報、上海科技報推出科創這五年專題報道,展示上海科技創新工作這五年耕耘及踏實前行之路。
解綁「細繩子」、打通「最初一公里」……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看似不遠的距離,可操作起來卻也有不少無奈。為了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上海先後出台《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見》(「科改25條」)、《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等法規和政策文件,推動着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科研人員轉化積極性不斷增強、轉化效益逐年提升。
2020年,上海市高校、科研機構以許可、轉讓、作價投資三種方式轉化成果47億元,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成果轉化現金和股權個人獎勵23.4億元,獎勵人次為3.3萬人次,較上年度增長了7倍以上。2021年上海高校院所等科研事業單位共輸出技術合同金額215.2億元,同比增長65.7%。
2021年,上海市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761.25億元,同比增長52.1%,技術合同數達36998項,同比增長38.0%;增長率創二十年來新高;其中技術交易額2474.85億元,占成交總額的89.6%。
制度日趨完善,解綁科研人員「細繩子」
去年6月 《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21-2023)》(簡稱《行動方案》) 正式印發,並明確: 2023年,本市科技成果轉化活躍度、技術轉移能力明顯提升,統一開放、功能完善、體制健全、平等高效的技術市場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金額超過3000億元,科研機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超過300億元,發展100家以上多模式、專業化的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培育3-5個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匯聚3000名以上專業技術轉移人才。
參考文獻
- ↑ 新型智庫業務蓬勃開展,工程諮詢智庫更加綜合化、專業化,搜狐,2022-10-28
- ↑ 人才之我見——淺談專業型與複合型人才 ,科學與社會,201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