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
內文編排需要重新組織 (2019年12月) |
本條目單純列出網址作為參考來源,而缺乏更詳盡的資訊,當連結失效時將難以查證 (2019年12月) |
秋瑾,生於1875年11月8日(光緒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七先生祠)。[1]
另1916年修的湘鄉《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載:「王廷鈞配秋氏,字瑾,壽南公女。清浩封夫人,光緒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時生,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時歿浙江山陰縣,葬西湖,有碑亭。」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市解放路軒亭口,年僅32歲。是近代中國提倡女權女學者、民主革命志士。是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貢獻,對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目錄
人物生平
燃情歲月
秋瑾,1916年修的湘鄉《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載:「王廷鈞配秋氏,字瑾,壽南公女。清誥封夫人,光緒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時生,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時歿浙江山陰縣,葬西湖,有碑亭。子,沅德,出撫一半子麒為嗣。女,桂芳。」
秋家自曾祖起世代為官。秋瑾父秋壽南,官湖南郴州知州。嫡母單氏,為浙江蕭山望族之後。秋瑾幼年隨兄讀書家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跟表兄學會騎馬擊劍。
1894年,其父秋壽南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鎮神沖王廷鈞為妻。
1896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秋瑾在婆家雙峰荷葉時,常與唐群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傑」。
1897年6月,秋瑾生下第一個孩子王沅德。
1900年,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裡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
革命生涯
1904年7月,不顧丈夫王廷鈞的反對,衝破封建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入中國留學生會館所設日語講習所補習日文,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會集會,登台演說革命救國和女權道理。
秋瑾除在校學習外,還廣交留學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樹人(魯迅)、陶成章、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此期間,秋瑾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曾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作為開展婦女運動的團體;和劉道一、王時澤等十人結為秘密會,以最終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鎖反抗清廷、恢復中原為宗旨,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
在日本主編《白話》月刊過程中,孫中山建議她可「依據此特長,利用宣傳工具,報告時事,解決實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秋瑾一貫以提倡女權為己任,她說「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仿歐美新聞紙之例,以俚俗語為文,……以為婦人孺子之先導」。她以「鑑湖女俠」等筆名,在雜誌上發表了《演說的好處》、《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擊封建制度醜惡,宣傳女權主義,號召救國。她寫道:「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總要求己為是。當初那些腐儒說什麼『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夫為妻綱』這些胡說,我們女子要是有志氣的,就應當號召同志與它反對。」「但是從此以後,我還望我們姐妹們,把從前的事情,一概擱開,把以後的事情,盡力去做,……我們自己要不振作,到國亡的時候,那就遲了。」字裡行間,充滿了女權解放的激情。 秋,繼入青山實踐女校,並在橫濱加入了馮自由等組織的三合會。
在日語講習所畢業後,報名轉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附設的清國女子速成師範專修科,隨即回國籌措繼續留學費用。
1905年,秋瑾歸國,春夏間,分別在上海、紹興會晤蔡元培、徐錫麟,並由徐介紹參加光復會。徐錫麟、秋瑾先後加入光復會後,國內革命形勢有了迅速的發展。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實踐女校學習。由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學習期間,她寫下了許多革命詩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議日本政府頒布取締留學生規則,憤而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先在紹興女學堂代課,3月,往浙江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發展該校主持教務的徐自華及學生徐雙韻等加入同盟會。暑假離職赴滬,與尹銳志、陳伯平等以「銳進學社」為名,聯繫敖嘉熊、呂熊祥等運動長江一帶會黨,準備起義。萍瀏醴起義發生後,她與同盟會會員楊卓林、胡瑛、寧調元等謀在長江流域各省響應,並擔任浙江方面的發動工作。到杭州後,與將去安徽的徐錫麟約定,在皖、浙二省同時發動。此時她在杭州新軍中又發展了呂公望、朱瑞等多人參加同盟會與光復會。不久,萍瀏醴起義失敗,接應起義事遂告停頓。
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訣別,聲明脫離家庭關係。其實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後,恐株連家庭,故有脫離家庭之舉,乃藉以掩人耳目。」
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權,宣傳革命。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並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宗旨」。並為該報寫了《發刊詞》,號召女界為「醒獅之前驅」,「文明之先導」。
從容就義
旋因母喪回紹興,秋瑾又先後到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這時大通學堂無人負責,乃應邀以董事名義主持校務。遂以學堂為據點,繼續派人到浙省各處聯絡會黨,自己則往來杭、滬間,運動軍學兩界,準備起義。她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並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後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錫麟呼應。原定1907年7月6日起義,後改為19日。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其弟徐偉的供詞中牽連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敗的消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4日下午,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主要成就
1904年,秋瑾積極參與活動,演說革命和女權,開展婦女運動團隊,結秘密會創《白話報》,為民主革命與婦女解放起到先鋒作用。[2]
1905年,秋瑾負責浙江革命發展,為中國同盟會在浙省革命宣傳展開道路。
1906年,秋瑾兩次大幅度擴充同盟會會員,此後不少成員成為同盟會中堅;承擔長江一帶起義籌備,為同盟會革命工作與添磚加瓦。
1907年,秋瑾創辦《中國女報》,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總負責浙省各處起義工作,編復軍制,商定完成革命起義大業,為同盟會革命工作肩負重大要務。
作品
《滿江紅·小住京華》是婦女解放運動先驅秋瑾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作於1903年。詞的基調高昂,語言剛健清新。通過層層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參加革命前的複雜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滿江紅·小住京華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9。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人物故居
紹興故居
浙江秋瑾故居是著名旅遊景點,位於紹興市區塔山西麓和暢堂,清代建築。
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年時代的秋瑾在此讀書習文,練拳舞劍。
1906年,她自日本歸國,從主持大通堂直到被捕前夕,在這裡生活和從事革命活動,從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史跡。
堂前正中有一匾,上書「和暢堂」三字。「和暢」是取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惠風和暢」之意。門廳楣上「秋瑾故居」匾額系何香凝手書。筆力遒勁的題書,或許就是一位女革命家對另一個女革命家的欣賞、懷念和惺惺相惜之情的含蓄表達。
至今屋內仍掛有一張男裝小照,照片中的秋瑾英姿颯爽,確有巾幗不讓鬚眉的俠客仗義之氣。臥室里的書桌以及文房四寶等,則顯示了秋瑾的另一個身份:文人,或者說,是詩人、詞人和散文家。
臥室後壁有一夾牆密室,為秋瑾藏放革命文件及武器之處,至今保存完好,彌足珍貴。 第三、四兩進原為秋母及兄嫂住房,現闢為秋瑾史跡陳列室,展出秋瑾詩詞手稿、家書、照片、印章、頭巾、文獻等文物,更有孫中山、宋慶齡、周恩來等名人評價秋瑾的題詞等,反映了秋瑾從事革命的光輝業績。
居為清代建築,青磚白牆烏瓦,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神沖街口。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何香凝先生題寫的「秋瑾故居」匾額懸掛於此。秋瑾故居遺址已被雙峰縣政府於2003年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這座故居卻陪伴了她整整七年,生育了一男一女。
2007年10月,秋瑾生活過的雙峰縣被全國婦聯正式命名為全國第一個「中華女傑之鄉」。 雙峰是名人故里、湘軍搖籃,尤其是在中國的婦女運動史和解放史上,雙峰婦女寫下了濃墨重彩、光輝燦爛的一頁。
2008年4月,雙峰縣八女傑雕塑揭幕儀式在縣城女傑廣場舉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王燦芝、曾憲植、曾寶蓀八女傑雕像。
湘潭故居
湘潭也有秋瑾故居,位於湘潭市雨湖區十八總由義巷4號。湘潭秋瑾故居原是丈夫王廷鈞家開設的「義源當鋪」,秋瑾嫁給王廷鈞後經常往返於雙峰、湘潭。
當時的「義源當鋪」曾被列為辛亥革命紀念地,後孫中山手書「秋瑾故居」匾額置於大門之上。湘潭秋瑾故居是湘潭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於1982年9月2日正式對外公布。
株洲故居
株洲秋瑾故居位於株洲市石峰區清水塘大沖村,正在進行修復完善。
1896年,秋瑾與王廷鈞結婚。秋瑾曾居住在位於今石峰區清水塘街道大沖村的深宅大院。
株洲秋瑾故居是王廷鈞父親給秋瑾和王廷鈞置辦的婚房,是秋瑾所有故居中最大最豪華的,也是他們生前唯一房產。
雲霄故居
漳州秋瑾故居位於漳州市雲霄縣雲陵鎮享堂村「紫陽書院」左鄰的原「七先生祠」。
清光緒四年(1878年)八月,秋瑾祖父秋嘉禾攜眷出任雲霄撫民廳同知。
翌年(1879年)十月十一日,孫女秋瑾誕生於此。此官邸後作為奉祀薛凝度、章輔廷、倪惟欽等七先賢之祠,故稱七先生祠。更有意思的是秋瑾名字中的「瑾」字跟雲霄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是按閩南人對「孩子」的讀音來取的。
1992年5月雲霄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秋瑾出生地」,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06年,「七先生祠」連同紫陽書院被列為漳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紫陽書院作為秋瑾故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
白話譯文
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淨,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着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麼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麼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裡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關聯作品
個人詩詞
作品 類型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詩詞
《對酒》 詩詞
《滿江紅·小住京華》 詩詞
《感懷》 詩詞
《感時》 詩詞
《秋瑾詩詞》 詩詞
《秋女士遺稿》 小說
《秋女烈士遺稿》 小說
《精衛石》 小說
《秋瑾遺集》 文集
《秋瑾女俠遺集》文集
《秋瑾史跡》 文集
《秋瑾集》 文集
夫妻合傳
《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中王沅德的岳父張翊六寫的《子芳先生夫婦合傳》
後世紀念
秋瑾紀念郵票,為紀念秋瑾就義五十周年,《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浙江日報》、《人民畫報》等報刊發刊各種紀念文字和畫刊。
1958年,浙江紹興人民委員會在秋瑾故居成立秋瑾紀念館,由何香凝親筆書寫「秋瑾故居」匾額。
198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西湖畔重建秋瑾烈士墓,並用漢白玉大理石建立秋瑾雕像。 各種紀念活動,尤其是政府支持或主辦的紀念活動。
相關影片
參考文獻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4)
|
這是一篇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 ↑ 秋瑾: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央視網,2011年09月29日
- ↑ 秋瑾的最後三年:從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 中新網,2011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