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烈彝族鄉
秉烈彝族鄉 |
中文名 :秉烈彝族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 |
秉烈彝族鄉,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地處文山市北部,東、北與硯山縣維末鄉接壤,南與馬塘鎮毗鄰,西鄰紅甸鎮,鄉人民政府距市區45千米, 行政區域面積282.9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秉烈彝族鄉戶籍人口為24493人。 清朝時期,秉烈彝族鄉境域屬樂龍里及土參軍周應龍家世襲領地(稱半甲)。1988年,為秉烈彝族鄉。 截至2020年6月,秉烈彝族鄉轄10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秉烈村。 2019年,秉烈彝族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秉烈彝族鄉地處雲貴高原滇東部,地形主要為喀斯特地貌及山丘,地勢略為東南高、西北低,境內最高峰丫科革,海拔1740米;最低點務路,海拔1380米。
氣候
秉烈彝族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大部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溫18.1℃,1月平均氣溫9.5℃,極端最低氣溫-4℃(1975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氣溫21.5℃,極端最高氣溫33.7℃(1994年4月)。最低月均氣溫7.3℃(1968年2月),最高月均氣溫22.9℃(1983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1.6℃,最大日較差21.5℃(1968年12月28日)。生長期年平均356天,無霜期年平均307天,最長達320天,最短為2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29小時,年總輻射121.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68.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2.1天,最多達173天(1964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766.2毫米(197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053.6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秉烈彝族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務路河,從紅甸流經境內舍舍、務路、秉烈、老安寨,長25千米,流域面積105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8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秉烈彝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旱災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8月2011年5月,綜合氣象乾旱達百年一遇農作物受災面積1.6萬畝,糧食減產855噸;造成1.5萬人、1.3萬頭(匹)大牲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2830萬元。
自然資源
2011年,秉烈彝族鄉有耕地面積2.5萬畝;可利用林地面積1.9萬畝,造林1.8萬畝,其中經濟林6024畝,防護林12500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轄區總人口229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6人,城鎮化率1.8%,另有流動人口165人。總人口中,男性11467人,占49.97%;女性11482人,占50.03%,14歲以下2195人,占9.56%;15—64歲18409人,占80.22%;65歲以上236人,占10.22%,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12860人,占56.04%;彝族8720人,占38%;漢族1160人,占5.05;苗族207人,占0.9%。 截至2017年末,秉烈彝族鄉常住人口21187人。 截至2019年末,秉烈彝族鄉戶籍人口為2449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秉烈彝族鄉財政總收入687萬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4萬元,比上年增長2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65萬元,增值稅42.46萬元,企業所得稅13.08萬元,個人所得稅0.0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5%、55.02%、17.25%、20.20%,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2%,是1978年的158倍,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4%,實現稅收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5元。 2019年,秉烈彝族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農業
2011年,秉烈彝族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8301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0%,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10263噸,其中玉米3705噸,水稻5434噸,小麥12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籽、辣椒、烤煙等,花生種植面積3326畝,產量335噸;油菜種植面積200畝,產量2.1噸;辣椒產量3043噸;烤煙種植面積2040畝,產量255噸;蔬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0.07萬噸,主要品種有京白菜、白菜、黃瓜、南瓜、洋花菜等,其中京白菜0.03萬噸,白菜0.02萬噸。 2011年,秉烈彝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生豬飼養量3.1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牛飼養量1.9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1萬隻,年末存欄5525隻;家禽飼養量5.1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生產肉類2436噸,其中豬肉1902噸,牛肉202噸,羊肉137噸;禽蛋12噸;畜牧業總產值3397萬元,農民住宅四旁樹木0.8萬株,林木覆蓋率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