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福泉市第一中学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福泉市第一中学原名贵州省福泉中学,1962年秋恢复高中招生。1997年福泉撤县建市,更名为福泉市第一中学。

目录

办学条件

学校现占地面积22441平方米,建筑面积[1]12618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1992人。在岗教职员工123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80人,高级教师27人,一级教师[2]67人,中高级教师占81%。有省、州、市级骨干教师20余名。

学校现占地面积22441平方米,建筑面积12446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894平方米,生活用房2701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76平方米。有体育运动场地5000多平方米,篮球场3个;有多功能宣传橱窗1个,宣传栏4个,图书64500余册。

办学历史

1937年9月10日建立“平越县立初级中学”。

1939年,国立交大唐山工程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内迁于此。

1940年创办“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兼办平越中山中学高中班”。

1943年1月更名为“贵州省立平越高级中学”。

1944年交大北迁四川。

1945年春,“平越县立初级中学”与“贵州省立平越高级中学”合并,校名更为“贵州省立平越中学”。

1953年更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高中部迁往都匀一中。

1958年初瓮安、福泉两县合并,更名为“瓮安一中”。1961年秋,瓮、福两县分治,又恢复校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

1962年秋恢复高中招生。

1997年福泉撤县建市,更名为“福泉市第一中学”。[2]2004年6月28日,福泉市委、市人民政府撤销一、二中,在原基础上组建为新的福泉中学,校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

2005年7月2日市委、市政府又以福中为基础,以城墙为界,将福中校园一分为二,分别创建独立高级中学和独立初级中学,学校至此定名为“贵州省福泉中学”,划分出的独立初中定名为“福泉市第一中学”。

2014年8月,福泉中学正式开始搬迁往新校区。2014年9月,福泉中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18年6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附属福泉中学挂牌仪式在福泉市隆重举行,福泉中学冠名“西南交通大学附属福泉中学”,标志着校地合作又开启新篇章。

学校荣誉

学校是“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州省普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贵州省城镇一类完中优秀学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黔南州2005、2006年文明单位”、“黔南州2004年高中普通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高考居于黔南州各中学前五名之一。

2006年高考,一中学生罗武林、杨娟两位同学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数学类和汉语语文学类专业录取,实现了零的突破。2007年高考又上新台阶,高考上线252人(其中重点上线92人)。到2007年8月19止实际录取二本以上281人(其中重点86人)

学校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着力打造体艺特色教育,多次获得省、州、市表彰奖励。学校被评为贵州省普实示范学校、科普特色学校、禁毒示范校,是黔南州德育示范校、黔南州优秀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福泉市绿色学校。

工作亮点

1、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学校管理。积极开展“践行宗旨,创先争优”、“三会一课”等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感、使命感,坚定职业理想和信念,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学校行政领导每天坚持早到晚走,在校园大门迎送师生,让师生既感受到家的温暖,又充满紧迫感,学校校风、学风良好。

2、创新班级管理,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以开学前集训、主题班会、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家校通平台、家庭走访调查等形式,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力量。组织教师到江口中学、瓮安五中、荔波二中开展班级管理、课改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在校园内开辟“身边的明星”、“每月明星榜”宣传专栏,大力表彰先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3、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目标,因材施教,开展攻坚教学和专题辅导,从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强化班级教学管理,实行行政领导带班制度,协助班级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学科竞赛,做到各组有课题研究,人人有教学论文或反思。选派教师赴广州、武汉、贵阳等地学习培训,拓展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本学期多名教师获省、州优质课、教学论文竞赛一、二、三等,一名教师被选拔赴英国交流学习,多名学生获各学科竞赛奖项。2014年中考,罗红红以739的高分获全市第一名,全校总平均分485分,700分以上23人,全市前10名5人,前100名36人,前400名117人,升学率达95%以上。

4、发展体艺特色教学。充分认识体艺学科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及升学的意义,通过兴趣小组、特长培训等形式,开展体艺特色教学。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以民族班为基础,开展民族文化、民族歌舞等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5、加强后勤保障,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校园文化。本年度自筹资金1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栽种大型树木6棵,购买盆景6株,更新文化墙20余米。自筹资金20余万元完成校园监控系统建设、35台教学电脑添置、学生课桌椅800套添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