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揚州
《碧血揚州》,川劇《碧血揚州》高腔古裝戲大幕。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川劇分小生,鬚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目錄
劇目介紹
合川縣川劇團根據吉林市京劇團同名京劇移植
南宋末,元軍攻破臨安,宋恭帝趙X被擄,楊太后降元。揚州守將李庭芝與女玉蘭、部將姜才等矢志不降,堅守孤城,並發兵瓜州勤王。元將阿術知李非可以爵祿動搖,乃搜擒李妻,押至陣前,迫李投降。李不顧,奮力苦戰。阿術進圍揚州,命楊太后及降臣李虎入城頒詔勸降。李庭芝識破太后已經降元,毀詔不從亂命。後李庭芝部將朱煥叛變,開門引敵入城,姜才戰死。李庭芝巷戰,手刃朱煥,壯烈殉國。
1962年合川縣川劇團演出。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