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门,位于台湾本岛最北之滨的北海岸。提起石门的景点,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景点, 例如石门洞、老梅石槽、富贵角、白沙湾、麟山鼻,都与海岸有关。

石门洞是北部滨海公路上赫赫有名的观光景点。清朝乾隆年间,先民到此地开垦,就用海边这座形状像拱门的海蚀洞,替此地命名为石门。台湾光复以后,沿用此为区名。石门区同时也是台湾最北的一个区。

石门地形在地形学称为“海蚀拱门”,是海蚀地形的奇景。百万年前大屯山火山群喷发后,堆积了厚厚的火山熔岩与碎砾。尔后因豪雨造成山崩,于是砂土和岩块被流冲下来,在海岸边重新堆积形成一小山头。岩层因受海浪长期侵蚀而形成海蚀洞,再经过长期海浪冲击,将岩壁贯穿,而形成海拱。

由于海拱是经由海蚀作用形成,所以当初应该是发育在海平面附近,然而目前岩洞基部已高出海平面约2公尺,洞顶海拔有10馀公尺,这个现象可说明此地受地壳上升运动的影响,地面抬升,拱门因而离开海面,停止了海水的侵蚀,才能保留住现今的景观。

石门洞顶上植物丛生,岩壁裸露出大小石粒,可明显看出岩层构造的成份。而且也可在洞顶发现许多奇形怪状、颇富玩赏之趣的石头,此地不仅可欣赏地形奇景外,也是绝佳的地质教室。至洞顶歇脚处远眺无边碧海,呈现层次分明的蓝色调,而蓝色之上,有白云悠悠,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令人尘念尽消。

尤其是清晨,朝阳自海平面上跳起,霎时光耀大地,胸中自然充满了新生的喜悦和希望;到了傍晚时,欣赏天际斑斓如锦的晚霞,和瞬间即变化万千的夕阳,在辽阔的海天之交,搭配成完美的演出,一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所谓“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石门洞顶朝暾和夕阳之美,实在当之无愧。 [1]

目录

海蚀拱门

石门洞原于海底因地壳变动而露出水面高约十公尺,后因受海潮侵蚀而形成之大洞,一般称海拱或海蚀洞,日本据台时期由于石门洞状似拱门的奇特地形,让日本人留下碑文纪念并将此地命名“石门庄”,直到台湾光复便以“石门”定名迄今。 石门洞上有步道以及观景平台,可登于岩洞之上眺望海景风光,而配合潮汐时间更可于岩石区、潮间带观赏海洋生物、钓鱼或潜水,每年四~五月间石门洞之上更开满台湾原生种野百合以及石板菜,结合周边石门地区之沿线风景点如白沙湾海水浴场、富贵角灯塔、老梅公园、跳石海岸...等,是台北都会地区春夏好去处。[2]

地名由来

石门区的名称由来就是源自这处石门洞,相传在日据时代,石门洞奇特的海蚀地形让日人大为惊叹,而将此地命名为“石门庄”,后来便成为当地的乡里名称沿用至今。石门洞为一处拱门状的天然海蚀岩洞,高度约十多公尺,经过长期海水风化侵蚀形成的海蚀拱门,穿过石门洞后便会看见沿著海岸线铺设的步道观景平台及凉亭、情人桥,走在步道上可以尽情欣赏海景的宽阔视野,沿岸的贝壳砂滩及潮间带是孩子们体验生态学习的好去处。

地质奇观

海蚀拱门由海水侵蚀而成的拱门。百万年前大屯火山群喷发,堆积了厚厚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往后被豪雨冲刷,在海岸边重新堆积出一层层的岩层,形成一个小山头,再经地层挤压,裂出垂直的“节理”,也就是裂缝,加以东北季风与夏季频繁来袭的台风,掀起一阵阵高涨的浪潮,赋予浪花强劲的侵蚀能量,海水沿著节理和层面长年拍打侵蚀,岩层一块块崩落海中,日积月累,便由最初的海蚀沟成为海蚀洞,最后演变成现今所见的海蚀门。

虽然是海蚀作用所形成,但是石门洞的位置却明显的高于海平面,这是因为受到近期地壳运动的影响,地面抬升,使得石门洞高出海平面十几公尺,成为大地变动的见证。若是再走进石门细细看,可以看见岩层一层层清楚的堆叠,在每一层中都有细砂、火山喷发出来的碎屑以及砾石,大小不均,全部混杂在一起,可知当初岩层堆积,应该是因为豪雨造成山崩,土石流冲刷下来时,由于速度相当快,所挟带下来的大小石头与细砂都还来不及逐一沉淀,就已经被带到山脚岸边堆积,因此就成为如今所见细沙与砾石大小混杂的岩层。

自然生态

走进石门洞,看到的是海天一色的美景,若往下一看,沙滩还混杂了大量的螺贝类、粗贝壳沙与礁石,斑斓的色彩及各异其趣的造形,让人爱不释手。

这里虽只有一小片美丽的贝壳沙滩,但总让人想到垦丁。海岸浅礁海水间,有不少的鱼群以及寄居蟹在此出没。海岸礁石更因为海草的附著,呈现一片绿意,有时还可看到当地居民在此采藻。再沿著海岸线所铺设的步道观景平台及凉亭走去,更能够观赏到宽阔的海景。

若是配合潮汐涨退到访,还能在此观察到潮间态的生态。不管是钓鱼、潜水活动、或是带小朋友来此戏水抓鱼蟹,也是安全无虞。每年4~5月间,台湾原生种百合及石板菜盛开,装饰在石门洞上方,蔚为奇观。一趟石门洞之行,就可见识多样的生态,让人看见石门海之滨的丰富面貌。[3]

精忠照海及海天胜境

石门洞前后的洞口上方都镶著一块大理石匾额,面向公路的洞口由黄杰题字“精忠照海”, (民国五十三年),面海的另一头则由苏清波题字“海天胜境”,(民国五十五年)。 石门海蚀洞,盛名久远,历史文献早有记载。 康熙三十三年(1694)郑开极的“福建通志”卷五,《山川志》云:“石门山;旗干石西, 一石中空如圆门,故名。” 石门乡的地名即是因这个海蚀洞而来(注1)。 同治年间的《淡水厅志》 将“海岸石门”列为淡水外八景之一。石门洞与金山的烛台双屿, 都是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

石门洞前两侧有石阶步道可爬到海蚀洞的顶部,上方有一观景平台。步道入口处有一直立石碑, 正面题字“北石门名胜”,立于民国六十年元旦;背面题字为“海蚀石门天然纪念物”。 [4]

交通资讯

大众运输

  1. 台北(公保大楼)搭台汽客运台北往金山班车,于石门下车。
  2. 从台北搭指南客运台北到石门洞班车,于石门下车。
  3. 从基隆搭台汽客运基隆经金山往淡水班车,于石门下车。
  4. 从基隆搭淡水客运基隆到淡水,于石门下车。[5]

自行开车

北市承德路→大度路→关渡→2号省道→三芝→石门基隆→万里→金山→石门

视频

台湾北海岸的北石门名胜 - 石门洞风景区

北海岸 石门洞

2017 北海岸石门洞

海蚀拱门~淡北奇景~石门洞~北海岸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北海岸旅游石门洞看白云听海声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 石门区公所网
  2. [2] travelking 旅游网
  3. [3]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4. [4]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251)
  5. [5]玩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