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現象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代表了梅洛—龐蒂早期的現象學研究的成果。批評了胡塞爾將現象學限制在意識本質範圍內、把現象學看成是一門嚴格的科學的觀點。認為儘管現象學是對意識本質的研究,但它同時也是一種將本質放回存在之中去的哲學;儘管現象學是一種超驗哲學,它暫時中止了關於自然態度的斷定,但它也是一種哲學,世界對它來講在反思前就已經在那裡了;現象學不但是一門「嚴格的科學」,而且它也提供了對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的解釋。所以,「生活世界」才是現象學研究的中心論題。知覺現象學就是試圖去直接地描述我們關於世界的經驗,而不管這些經驗的心理起源和科學家們是如何解釋的。因此,他批判了胡塞爾的「現象學還原」、「本質的直觀」、「意向性」和「先驗自我」等思想,把胡塞爾的現象學思想往海德格爾和薩特等人的存在主義方向發展。但不完全贊成薩特的主觀主義,批評薩特的哲學包含着「笛卡爾式的偏見」。認為,人首先是一種肉體一主體,它既是肉體的,又是超驗;既是存在,又是意識,它知道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反對肉體與心靈的分裂,主張二者的辯證綜合,認為自己的現象學既克服了極端的主觀主義,又克服了極端的客觀主義,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建立起了一個王國。所以作者又稱自己的現象學是一種「模稜兩可的哲學」,因為它同時在兩個方向上進行觀看,既看到我們生存經驗中意識的來源,又看到理論知識中意識的目的。正是這種兼容並蓄的現象學才為人文科學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論基礎。
本書在現象學運動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於全面了解存在主義現象學是不可缺少的。書中反映了作者深刻的見解和豐富的知識,體現了作者將哲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的意願。同時,書中存有強烈的折衷主義傾向。
作者簡介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1907—1961),法國存在主義現象學的主要代表。早年就讀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在幾所中等學校教書,戰時一度參加法國陸軍,後加入地下抵抗運動。戰後先後在里昂大學、巴黎高師和法蘭西學院任哲學教授,研究心理學、社會學和哲學。主要著作還有:《行為的結構》、《指號》、《意義和無意義》、《辯證法的歷險》、《人道主義和恐怖》、《可見的和不可見的》等。
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使用。根據工具書的基本性質和使用功能,可以劃分為檢索性工具書[1]和參考性工具書[2](美國工具書專家蓋茨稱其為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和資料型工具書,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還可以根據語種、學科內容、規模大小等標準進行劃分。
視頻
知覺現象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檢索工具書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
- ↑ 參考工具書,道客巴巴,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