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真看》,作者: [英國] 詹姆斯·伍德,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品方: 行思文化,副標題: 詹姆斯·伍德批評文集,原作名: Serious Noticing: Selected Essays, 1999-2019,譯者: 馮曉初 / 黃遠帆 / 李小均 / 蔣怡,出版年: 2021-11-1,頁數: 556,定價: 88.00元,裝幀: 精裝,叢書: 詹姆斯·伍德批評作品全集(行思文化版),ISBN: 9787559455697。

目錄

內容簡介

自詹姆斯•伍德出版第一本批評文集《破格》(1999)開始,他就被認為是英語文學批評界的領軍者。他既評判那些殿堂級經典作家(福樓拜、陀思妥耶夫斯基),臧否晚近的重要作家(赫拉巴爾、塞巴爾德),也評點重要的當代作家(埃萊娜•費蘭特、海倫•加納)。他建立起了一套富有智識,又犀利精準的批評標準,並將這套標準用自成一格的文章呈現出來。

《真看》精選了伍德二十年來的批評散文,編排巧妙,相鄰的兩篇往往能夠相互映照,折射出伍德在尖銳之餘的寬厚。此外,本書亦增補了他在《紐約客》上發表的一系列對近年來極受文學界矚目的當代作家的評論文章,將伍德評論的版圖拓展至柏林、意大利、巴爾幹半島、澳洲……全面展示了伍德評論的深度與廣度。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1]、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着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範圍日益縮小。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2]

作者介紹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國文學批評家,散文家、小說家,曾任《衛報》首席文學批評家(1992-1995)、《新共和》資深編輯(1995-2007),現任《紐約客》專職作者(2007-)、哈佛大學文學批評實踐教授(兼職,2003-)。著有文學評 論《破格》(1999)《不負責任的自我》(2004)《小說機杼》(2009)《私貨》(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真看》(2019)等,另著有兩部小說《反上帝之書》(2004)《紐約上州》(2018)。面對當今英美文學批評界愈發受意識形態主導的發展趨向,伍德主張在批評中對文學進行審美探求。伍德因提出「歇斯底里現實主義」而廣受文學界注意,他用這個詞來概括那些「不惜一切代價」追求作品生命力的「大部頭、野心勃勃的長篇小說」。「歇斯底里現實主義」作品有如下特點:(較長時間跨度)超長篇幅,喜怒無常的人物,狂亂失智的行動,對於小說重要主題的頻繁偏離。2009年,他憑藉文學批評領域的成就獲得美國雜誌界的最高獎「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

(譯者)

馮曉初,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從事媒體行業,現居加拿大。

黃遠帆,上海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系碩士。曾經做過英語文化記者,譯有《小說機杼》《破格:論文學與信仰》《每個愛情故事都是鬼故事: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傳》。

李小均,1973年生,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著有《自由與反諷》《信仰之海》,譯有《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教誨》《蘇格拉底與阿里斯托芬》《在西方的目光下》《攫權》《語言與沉默》《薇拉:納博科夫夫人》等。

蔣怡,1985年生,南京大學英語系文學博士,江南大學英語系講師,已出版譯著《格倫•古爾德談話錄》(2013)《後靈魂年代的美國》(2013)《致命尖端》(2020)等。

參考文獻

  1. 隨筆雜文散文,豆丁網,2020-05-25
  2. 如何解讀文藝性散文,道客巴巴,2017-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