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靜止
定義
例如
坐在火車裡的人若以火車作參照物,則他看到火車上的貨物對火車的位置不變,故貨物對火車相對靜止。若選地面上的樹木或建築物為參照物,人看到貨物對建築物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故貨物對樹木做相對運動。
當在宇宙爆炸形成的那一天起,無論物體中的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隨之運動。哥白尼著有《日心說》,裡面提到:萬有引力。宇宙里的任何物質,引大的吸引引力小的,層層遞進,使之萬物旋轉。存在於固體表面的:如地球上的生物,隨地球自轉而運動;氣體隨之流動,形成了風。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絕對性,這是因為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之中,而且每一事物自始至終都在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普遍的、永恆的和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 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絕對性的同時,也承認物質存在着某種相對靜止狀態。相對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是標誌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處於暫時穩定與平衡狀態。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因而是相對的。
相對靜止有兩種基本情況: 其一是指沒有發生相對位置的移動。即從一定的參考系來看,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沒有發生相對位置的移動。如一棵大樹,我們看到它沒有移動,那是因為相對於地球這個參照系來說,大樹沒有發生位移,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靜止的 。但實際上,這棵大樹仍然隨着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圍繞太陽公轉。 其二是指沒有發生質變。即從事物本身來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質,仍然處於不顯著的量變階段而沒有變成別的事物,暫時顯現為靜止狀態 。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物體也進行着運動和變化,並遲早要失去原有的性質而變成別的事物。
靜止雖然是相對的,但承認和認識相對靜止有重要意義。 首先,相對靜止是測量事物運動的尺度。運動表現於它的反面,即表現在靜止中,運動應當從它的反面即靜止中找到它的量度。如物理學要描述客體的運動,就必須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參考系,否則,物體運動狀態就無法顯現、無法計量。 其次,相對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事物的穩定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事物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再次,相對靜止是認識和區分事物的基礎。如果沒有靜止,事物瞬息萬變,就會變成無法區分、無法捉摸的東西,一切對事物的認識都會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利用事物了。只有事物保持自己的穩定性,具有確定的形態、性質、結構和功能,我們才能對事物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才可以認識事物和利用事物。
因此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另一方面,絕對運動中存在着相對靜止,相對靜止中存在着絕對運動,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不承認靜止中有運動,否認運動的絕對性,把事物看作是僵死不變的,就會走向形而上學;相反,不承認運動中有靜止,否認相對靜止的作用,把事物看作是瞬息萬變,不可捉摸的,就會滑向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視頻
相對靜止的含義及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