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鹽官鎮位於浙江省海寧市境內,錢塘江北岸,著名的錢江潮觀賞地。以錢塘江「一線潮」出名。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海寧鹽官觀潮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古時為海寧縣治。漢代以前稱「朱余」,古越語中「余」即鹽,得名於漢語意譯。

里曾是北線絲綢之路和南線茶馬古道的交匯點之一,處於關隴古道和隴蜀古道連接部,聞名國內的鹽官騾馬交易市場就是這種文化遺存的體現和映證,回首歷史,對於當下建設一帶一路和西部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錄

地理環境

得隴望蜀,北接渭水,南通川蜀,地理上處於古絲綢之路渭水線複線和茶馬古道交匯處。

先秦至近代,中原巴蜀互通,最平坦的道路是從成都平原出發,北上漢中,經隴右的西漢水流域、渭河流域,再越隴山《分南(過甘泉麥積山)北(過隴縣)二道》,經寶雞,進關中,入中原。據專家研究,史前社會,中華大地上東西方古部族的大遷徙路線中,這一條很重要。夏商周時代秦民族的西遷隴右,後來秦國的東進和南下滅蜀,基本就是沿着這條路線。劉邦自漢中「還定三秦」,興漢滅楚。東漢劉秀消滅割據隴右的隗囂和巴蜀的公孫述,大體也是利用這條軍事線。所以,三國時代,鹵城為蜀魏兩國持久鏖戰、攻伐爭守的戰略要衝,根本原因在於,它是「關中—隴山—渭河流域—西漢水流域—漢水上游—巴蜀=鹵洮古道」這條軍事交通孔道的樞紐。

鹽官作為一座在商貿領域活躍於隴右地區的千年古城,素有「旱碼頭」之稱,軍事上又為藩鎮之鎮。

秦漢時期:西縣(鹽官古地名)為陝-甘-川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線路與支點;

三國時期: 秦隴要衝,鹵城為蜀魏爭奪交鋒的前沿堡壘。史書《三國志》記載:鹵城對峙月余,亮糧盡退兵;《資治通鑑》:鹵城之戰,蜀軍俘甲三千;《晉書》: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拔其圍,亮宵遁。追之,斬俘萬記。如上,諸葛亮首次攻魏屯兵地,史載的鹵城之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軍和魏軍在鹵城發生的戰役,諸葛亮率領蜀軍以少打多正面擊敗司馬懿統帥的魏軍。

宋金時期: 鹵城為宋金對峙爭奪的戰略要地(鐘樓寺內古碑記載);

康熙十五年,清朝陝西總兵與吳三桂割據勢力在此鏖戰數月,以平三藩;

鹽官鎮位於天水市和隴南市接壤處,隴南市東北門戶位置,西漢水上游漢陽川(當地人叫鹽官川)中樞,二堡拱衛(當地人稱羅家堡和祁山堡或大堡子),東接天水市、徽縣,西鄰西和縣。面積116.13平方千米,總人口49000人(2017)。轄2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鹽官,北緯34°16′,東經105°28′ ,距縣城33千米。屬黃土梁弗溝壑區,平均海拔1480米。西漢水、峁水河等多條河流匯聚流經此地。G7011十天高速G316/G567/S306公路過境。安史之亂時,唐朝詩人杜甫沿隴蜀古道入川途經此地,曾留有「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等詩句[2]

視頻

鹽官鎮 相關視頻

海寧鹽官鎮錢塘江大潮
鹽官錢塘江大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