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陶主要使用高嶺土(硅酸鋁)製成土胎,並在高火中燒制。

商代的印紋白陶,存世數量稀少。在白色的高嶺土土胎上刻入細密的圖案,並以高火燒製成高硬度的器物,無論是器形還是圖案都與同時代的青銅器相似。美國弗瑞爾藝廊收藏的白陶雷文罍就是典型的印紋白陶[1],但類似的完整陶器非常罕見。

目錄

特點

白陶是以瓷土和高嶺土為原料,在1200度左右的溫度中燒成的陶器,由於胎質中所含氧化鐵比例極低,大約只有1.6%,因此燒成後表里和胎質都呈白色。白陶出現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商代後期發展到頂峰,至西周逐漸衰落,白陶多為手制,兼有泥條盤制和輪製法。其紋飾是用印模在做好的坯胎上捺印出來,最初只是出於防止器物變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紋陶上多留有布紋、席紋和繩紋的痕跡,後隨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審美能力的發展,逐漸使紋樣趨於豐富、精美。印紋陶的紋樣均為幾何形,主要有水波紋、米字紋、回紋、方格紋、編織紋、雲雷紋。其紋飾多與器形相協調,如曲折紋、雲雷紋、回紋等較粗獷的紋樣,多用於瓮、壇及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缽等多飾以米字紋、方格紋等細密、秀美的紋樣,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時期的紋飾線劃均勻,結構嚴謹,且富有韻律感。因其比一般陶器胎質堅硬且潔淨美觀,在當時多為統治階級所用。夏商時器形主要有酒器和豆、缽等食器,器表多刻饕餮紋、夔紋、雲雷紋和曲折紋等精美圖案。是仿同期青銅禮器的一種極珍貴的工藝品

歷史

商代晚期是白陶器高度發展時期[2],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的商代後期遺址與墓葬中多有發現,其中以河南安陽殷墟出土數量最多,製作也相當精緻,胎質白陶器具純淨潔白而細膩,器表多刻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和曲折紋等精美圖案,是仿製同期青銅禮器的一種極珍貴的工藝品。到了西周,由於印紋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較多燒制與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燒造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至商代的白色陶器,是用高嶺土燒制,質地潔白細膩。它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至商代因製作技術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細,燒制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處,因而使所燒器物愈加素淨美觀。器形多為生活用品,如壺、罍、鱓、卣、簋等。其紋飾主要吸取青銅器的裝飾紋樣,如獸面紋、饕餮紋、夔紋、雲雷紋、曲折紋等。其裝飾方法有刻紋和淺浮雕兩種。白陶的裝飾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構圖嚴謹而富於變化。

夏代 白陶盉

白陶器的器表多為素麵磨光,只有少量印繩紋。商代(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後期是中國白陶器高度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白陶器,胎質純淨細膩,器表刻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等各種精美圖案。從某些白陶器的型制和器表裝飾看,顯然是在仿製同時期的青銅禮器。由於白陶的燒制工藝技術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和當時的其他陶器比較起來,白陶有着胎質堅硬,外觀潔淨的優點,從而受到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青睞。

視頻

白陶 相關視頻

茶香記:白陶平口欖瓶
中國歷史文化:白陶2000多年來對人們做出的貢獻,及其演變過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