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菇
白靈菇 |
中文學名:白靈菇 拉丁學名:Pleurotus ferulae Lanzi 別稱:阿魏蘑、阿魏側耳、 門:真菌門 綱:真菌綱 目:傘菌目 科:側耳科 屬:側耳屬 |
白靈菇又名翅鮑菇、百靈芝菇、克什米爾神菇、阿魏蘑、阿威側耳、阿魏菇、雪山靈芝、鮑魚菇。[1] 白靈菇肉質細嫩,味美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長期食用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被譽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側耳,頗受消費者的青睞。 白靈菇營養豐富,據科學測定,其蛋白質含量占平菇的20%,含有17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白靈菇還具有一定的醫藥價值,有消積、殺蟲、鎮咳、消炎和防治婦科陰道腫瘤等功效。白靈菇的藥用價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維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質及多種礦物質,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目錄
形態特徵
白靈菇子實體大型,菌蓋直徑5~15 cm,潔白如玉,菌蓋表面有時帶有淺褐色條紋,多叢生,朵形肥大,也呈側耳狀,基部漸下凹呈淺漏斗狀,菌蓋緣內卷後漸平展。菌褶長短不一,近延生,有的菌褶長到菌柄的中下部。菌肉白色,厚。菌柄長3~10 cm,粗1~3 cm,向下漸細,長在菌蓋的一側,常偏心生,實心,白色。人工栽培的子實體較大,單朵鮮重達300~400 g,最重可達430 g。菌蓋直徑8~20 cm,蓋厚2~6 cm,菌柄長4~8cm,柄粗2~5 cm 。
生長條件
營養要求
白靈菇對營養的要求並不苛刻,所有闊葉樹的木屑、棉籽殼、玉米芯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麥麩、新鮮的玉米粉。白靈菇生產階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階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礦質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薊縣地區一般在5至6月份製作生產的母種和原種,7月份製作栽培種,8月份製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為80%至90%,菇長的大。
溫度要求
白靈菇屬低溫型的菇類,菌絲生長溫度為5℃至32℃。最適應溫度22℃至25℃,5℃以下生長緩慢,在35℃至37℃時菌絲停止生長。其菌絲體後熟則需要30至45天達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間,最適宜溫度為7℃至12℃子實體方能分化,出菇生長溫度在3℃至22℃,最適宜溫度在13℃至18℃。從制出菇菌棒到採收為110至130天左右。從菇蕾到採收為8至15天左右,薊縣出菇時間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水分要求
培養料料水比為1∶1至1∶1.3,培養料的水分為65%,白靈菇菇體生長發育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5%至90%,相對濕度過高會出現黃菇。在低溫6℃至7℃,空氣濕度過小時常發生菌蓋龜裂。白靈菇含水量小,採摘後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光的要求
白靈菇在發菌階段暗培養完全可以正常生長。但菇體生長發育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子實體很難分化,強光下不易形成子實體,一般光線為800至1500拉克斯,光照時間每天為12至14小時。不同品種對光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異。有的需要強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產實踐表明:在光線過弱的情況下,往往出現菇體畸形,菌柄細長,菌蓋過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強光直射對白靈菇的外觀形狀、菇體色澤和品質也影響不大。
氧氣的要求
白靈菇是一種好氣型菌類,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均需新鮮空氣,常通風換氣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4%以上,白靈菇原基很難出現,發育受阻,易產生畸形菇。從栽培經驗看,白靈菇子實體生長階段對氧氣的需求量超過一般菇類。栽培環境通風不良使子實體菇柄增長,影響品質。但無論哪個生產階段其通風換氣必須是溫和的,主要是溫度和風速和諧一致。
pH值要求
白靈菇自然生長環境土壤為微鹼性,pH值為7.8,白靈菇菌絲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酸性5.5至6.5。原種栽培中考慮由於高壓滅菌時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則配料時pH值應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適合在6.5至7.5之間,各種培養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試紙測定。
栽培技術
栽培時間
反季節栽培的接種期在6-7月,經過20-30天發菌,於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
調配發酵
將易溶於水的糖、尿素等在水中溶化,其餘原料混合後加水反覆拌勻,堆成寬1-1.5米、高1.2-1.5米、長度不限的梯形堆。堆上每隔30-50厘米打一透氣孔,其孔徑為7-10厘米,每側各打2排透氣孔。堆上面蓋薄膜保濕,堆下部留30-50厘米不蓋薄膜。當堆溫升為65℃-70℃時進行翻堆,發酵7-10天,翻堆3次。
裝袋
白靈菇均採用袋栽。栽培袋由厚0.04-0.06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製成,寬15-17厘米、長35厘米。裝袋前把發酵好的培養料進行調水,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60%,pH值保持在7.5-8.5。裝袋時,先把袋口一端紮好,將培養料均勻裝入袋內,每袋裝培養料0.95-1.05千克。
滅菌
裝好的料袋,高壓滅菌2-3小時,常壓滅菌10-18小時。滅菌後,取出料袋放在接種室或乾淨的地方降溫。
接種
當袋溫降至30℃時,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打開袋口,在無菌操作下從兩端或一端接入菌種,接種量為培養料的10%。
發菌管理
接過種的菌袋搬入培養室,疊放於床架上。培養室在放入菌袋前噴多菌靈消毒,放入菌袋後,每5-7天噴藥消毒1次。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2℃-27℃,空氣濕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養。發菌10-15天,當兩端的菌絲布滿料面時,進行翻堆。培養35-40夭菌絲可發滿袋。
菌袋越夏
菌袋放入越夏場所後,應定期檢查濕度並進行通風。待秋季氣溫轉涼時,將菌袋移入菇房進行管理。
主要價值
醫藥價值
白靈菇還具有一定的醫藥價值,有消積、殺蟲、鎮咳、消炎和防治婦科腫瘤等功效。白靈菇的藥用價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維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質及多種礦物質,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食用價值
白靈菇肉質細嫩,味美可口,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被譽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側耳,頗受消費者的青睞。白靈菇營養豐富,據科學測定,其蛋白質含量占干菇的20%,含有17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其菇體色澤潔白、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14.7%,脂肪4.31%,粗纖維15.4%,氨基酸總量為10.6%,並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特別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生理平衡的作用。
適用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尤適宜患胃病、傷寒、高血壓、動脈硬化、兒童僂病、軟骨病、中老年骨質疏鬆病等症人群。
食用禁忌
需要注意的是,有極少數人對白靈菇有過敏,這類人就不宜吃。還有白靈菇在以下情況是不建議使用的:病人手術前、後一周內,或正在大出血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