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陽鎮
甸陽鎮位於縣境中部,施甸壩南端,是施甸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貿易中心,鎮人民政府駐石鼓東路中段,距昆明市654公里,距保山市62公里,東與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接壤,南與姚關鎮相連,西與何元鄉為界,北與仁和鎮為鄰。[1]
中文名稱:甸陽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
下轄地區:14個村
電話區號:0875
郵政區碼:678299
面 積:132平方公里
人 口:51519人(2017年)
機 場:保山機場
車牌代碼:雲M
目錄
鄉鎮概況
甸陽鎮地跨東經99°06′54″至99°16′14″之間,北緯24°36′52″至24°45′48″之間,海拔1470米。總面積132平方公里。現轄街道、文武、沙壩腳、張家、大竹蓬、團樹、烏邑、大寨、同邑、蔣家、五福、甸頭、菖蒲塘、袁家14個村(居)委會,109個自然村,170個村(居)小組,常住人口51519人(2017年),居住有布朗族、回族、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2007年人均純收入2415元。
自然環境
氣候屬中亞熱帶為主體的低緯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9.9℃,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1.8℃,極端最高氣溫32℃,極端最低氣溫-3.2℃。年均日照2268.3小時,年無霜期273天,年均降雨960毫米。多南風和西風。轄區山地起伏交錯,海拔相差較大,最高海拔2624米,最低海拔1470米,是旅遊登山歷險愛好者的理想之地。
四大山:在甸陽鎮人民政府駐地東8公里處,因四座山峰自北向南縱向排列,連為一體,故名。面積14平方公里,為甸陽鎮、木老元的分界山。主峰(四大山)海拔2624米;迎風亭海拔2607米;無名峰海拔2441米;鷹窩山海拔2427米。原為荒山,1993年列為飛播育林區。地表土壤為黑色深層土,多裸露岩石,地下蘊藏有鉛鋅礦資源,主要礦點有東麓的熊洞岩。氣候寒冷,長有部分雲南松、華山松及蕨類、杜鵑等。
東關坡:在甸陽鎮人民政府駐地500米處。因位於縣城東側,為古城東面防務關隘,故以方位取名。海拔1510米,面積0.5平方公里。
太陽山:在甸陽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9.3公里處,因海拔高,日出照頂,故名。意為早晨太陽照到的第一個山頭。面積2.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71米。植被以針葉林為主。
人口
甸陽鎮常住人口51519人(2017年)。以漢族為主。居住有布朗族、回族、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
特色產業
甸陽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和二、三產業。主要銷往縣內。
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61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8921.57萬元(含社區經濟收入),糧食總產1293萬公斤,企業總收入6782萬元,企業總產值6213 萬元。
2006年實現糧食總產1210.5萬公斤,實現收入4481.4萬元。烤煙種植面積3600畝,交售煙葉90萬斤,煙農交售收入503.02萬元。新植林果面積1400畝,林果面積達到17000畝。新植蠶桑335.6畝,桑園面積達到1627.6畝,交售蠶繭2.29萬公斤,實現產值45.2萬元。栽培食用菌80萬筒,實現產值180萬元。種植蔬菜2337畝,實現產值21.06萬元。實現畜牧業現價產值1924萬元,肉類總產達277.3萬公斤;生豬存欄28821頭;生豬出欄32735頭。實現建築、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收入2168.28萬元;工資性收入675.89萬元。全鎮外出務工收入1282.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130人,占勞動力的28.18%。
資源環境
全鎮耕地總面積24558.6畝,其中:田11262.61畝,地13278.64畝,人均占有耕地0.72畝,主要種植烤煙、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533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013.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5畝,主要種植核桃、甜柿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8761.2畝,其他面積1797.8畝。
科教文衛
甸陽鎮轄區駐有施甸一中、縣教師進修學校、縣示範小學、縣幼兒園等學校。全鎮有駐村中學2所、小學23所、幼兒園6所,共有教師234人,全鎮在校學生5345人,其中中學生1649人,小學生2856人,幼兒園840人。
全鎮建有文化站1所、圖書室10個、老年協會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5個,演出人員600餘人;城區有縣文化廣場、圖書館、燈光球場等文體場所。
全鎮建有衛生室14個,衛生院1個,有鄉村醫生89名,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其次是轄區的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急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
基礎設施
甸陽鎮14個村(居)委會,109個自然村,170個村民小組,已實現通路、通電、通移動電話。通過全鎮人民的不懈努力,道路、電力、水利設施已得到明顯改善。其轄區主要水利設施有:蔣家寨水庫:在鎮人民政府駐地南8公里,屬小型水庫主壩高28米,一、二副壩高17米,三副壩高13米。總庫容量81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76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35萬立方米,死庫容10萬立方米。徑流面積3.45平方公里,年產水120萬立方米。窟內有泉眼8處。外引水源為老黑龍泉部分。輸水涵洞建於主壩左側,長166米,高1米,牆高1.3米。安裝直徑為0.5米轉蓋槓桿閘2套,最大出水流量7立方米/秒。
響水凹水庫:在鎮人民政府駐地東1.2公里處,屬小型水庫。始建於1971年11月,庫區集水面積13平方公里,壩高18米,壩頂長420米,寬10米,海拔1491.3米,校核洪水位1485.847米,汛期限制洪水位16米,汛後最高蓄水位16米,死水位2米,興利庫容153.4萬立方米輸水洞為拱涵洞,過水能力11.46立方米/秒。壩腳建游泳池2個。水庫總灌溉面積10000畝。宜放養草魚、鯉魚、鰱魚等魚種,亦可供遊人乘船遊覽。
社會保障
截至2007年底,全鎮累計把符合條件的1565戶2656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全年發放低保資金285萬元,實現了「應保盡保」。發放春荒救濟糧1.55萬公斤,救濟農村特困戶185戶653人,發放救濟款10.97萬元。臨時救濟70戶352人,發放救濟款3.6萬元。救濟五保戶13人,發放救濟款0.94萬元。發放復員、退伍、傷殘軍人撫恤金21.97萬元。
全鎮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已逐步健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已初步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得到全面推進,全鎮共有衛生室14個,鄉村醫生54名,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35名。2007年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參合人數33972人,實際參合人數26509人,參合率達78%。
計劃生育「三為主」工作繼續得到加強,2006年,全鎮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累計領證558戶,辦證率達35.2%,共兌現「獎、優、免、補」資金100410元。年末總人口3633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