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白縣
電白縣原為廣東省轄縣,位於廣東西南沿海,2014年2月被撤銷,與茂港區一起被合併為電白區 。
電白,因粵西一帶多雷電而得名。該縣地勢背山面海,山地、平原、沿海面積各占1/3,其中海岸線長220多公里,海域遼闊。總面積185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840平方公里。轄17個鎮,縣城所在地是水東鎮,全縣共有327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293個(內含8個漁委會)、居委會34個。人口較稠密,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135.6萬人,其中漢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總數99.6%,壯族等38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總數0.4%。縣城所在地是水東鎮。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
目錄
基本概況
電白縣轄17個鎮,縣城所在地是水東鎮,全縣共有327個村(居)委會,其中村電白縣人口較稠密,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151多萬人。其中漢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總數99.6%,壯族等38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總數0.4%。
電白三大方言
遷入電白縣的漢族人有資料可考的時間是宋徽宗年間到明末。比較多的是從福建的莆田、晉江、閩縣、福州來的。由於電白縣長期以來,民族交替、雜居、同化,外來人口異源多流,電白縣的方言顯得異常複雜。
清光緒《電白縣誌·卷三》:唐宋以前,壯瑤雜處,語多難辨。前明軍衛留居電城,今城中人語曰「舊時正」,海旁聲音近雷瓊,曰「海話」,山中聲音近潮嘉,曰「山話」。
又民國《電白縣誌稿》:電白語言,比諸他縣,較為複雜,確而論之,亦可分為三系,一曰海語系,二曰客語系,三曰越語系。
海語系:沿海之語言,屬閩語。閩語在電白分為「黎話」和「海話」。還包括在馬踏的「福建話」、「饒平話」。閩語是現電白縣的第一大方言,講閩語者達八十多萬。電白縣的海話主要分布在東部及南部沿海的爵山、馬踏、電城、樹仔、大榜(嶺門)、麻崗、龍山、旦場等鎮,另外,陳村、林頭、觀珠、望夫等鎮也有少量分布。黎話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的水東、陳村、南海、沙院、小良、七逕、坡心、羊角、林頭、霞洞等鎮,另外,大衙、觀珠、黃嶺、旦場、麻崗、龍門有少量分布。海話以電城為代表,黎話以霞洞為代表。
客語系:客語,又稱「哎話」,因其「我」曰「哎」,故名。客家話有「大哎」和「小哎」之別。大哎指那些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少的客家話,小哎指那些地處分散,受其他方言影響較多的客家話。分布在東北部山區的那霍、羅坑、望夫、黃嶺、沙瑯、觀珠等鎮,西部霞洞,中部大衙、馬踏、林頭也有較多分布。嶺門、麻崗、旦場、曙光場有少量分布。客家話以沙瑯為代表,全縣講客家話的有二十八萬左右。客家人因多住在山區,故客家話在清光緒《電白縣誌·卷三》中被稱為「山話」,是相對於「海話」說的。
越語系:越通粵,即粵語,現電白人把粵語叫「客話」。粵語有羊角白和鹹水白等不同名稱,還包括分布在曙光場的四邑話,分布在馬踏鎮的淡水陽江話。粵語主要分布在山羊、七逕等鎮,另少數分布在各地。全縣講粵語(白話)的人有十六萬。清光緒《電白縣誌·卷三》沒有提到粵語,概因粵語進入電白縣比較晚,在當時可能還沒有進入或影響不大。
電白縣城,原為明代之電衛,由中原調來歸都指揮所統領之兵,稱曰衛兵,其子孫繁殖於城內,其語言因其地而言「城語」,因其時(為明代)而言曰「舊時正」,即明代之正音,因其語言與今之普通話相近,故稱「舊時正」。清光緒《電白縣誌》把「舊時正」放在第一位置,而民國《電白縣誌稿》把「舊時正」放在「三大語系」之外「附述之」。說明「舊時正」已從優勢方言變成弱勢方言。
委會293個(內含8個漁委會)、居委會34個,縣城所在地是水東鎮。電白縣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北、東北部高,南、西南部低,南部南海環繞,港灣迂迴全縣陸地面積1840平方公里。
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全縣可開發利用的灘涂面積1047平方公里,有水東、陳村和博賀港等多個天然港灣多個天然港灣,其中廣東省最大漁港--博賀漁港年捕撈量達15萬噸以上。
沿海盛產龍蝦、對蝦、膏蟹、魷魚、石斑魚、金絲魚、海參、魚翅、鮑魚、貝類等。主要河流有沙瑯江、龍記河、龍灣河等14條。其中沙瑯江是電白最大河流,年徑流總量為11.9億立方米,幹流全長112公里,匯鑒江入海。
電白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7類40多個品種,其中高嶺土、鉀長石、獨居石、鋯英石、玻璃砂等儲量頗多。荔枝、龍眼、花生、海鮮等產品久負盛名,是全國最大的連片早熟優質荔枝生產基地和廣東省花生主產區。旅遊勝地眾多,虎頭山海濱浴場被譽為「南方北戴河」,放雞島是中國潛水旅遊勝地,冼太夫人故里、熱水溫泉、龍頭山、浮山嶺、莊山等都別具特色。以及龍盤綠海、荔林石柱藏古迷、莊山碧嶂、錦蓋磻坑、浮山傳說越千年等旅遊景區,以「山--海--島」為軸線的現代農業觀光和濱海旅遊正在崛起。
電白縣出台免稅、保稅和加快工貿小區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和建設沿海高新技術經濟帶,因地制宜,已建起一批有明顯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開發性農、林業產品、海產品等農、林、牧、漁各業一系列商品生產基地。全縣水果種植面積80多萬畝,其中荔枝42萬畝,龍眼10萬畝,橄欖16萬畝,各類水果大部分已投產。每年種植花生22萬畝,北運菜14萬畝。海水養殖面積為12萬畝,網箱1萬多個,分別養殖蝦、蟹、貝.類及各種優質魚類,年產量16萬噸,海洋捕撈業發展蓬勃,經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水產總量列為全國第八位。商貿發達,商品購銷兩旺,城鄉市場十分繁榮。
教科文衛體等社會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電白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百強縣,全國水果總產值百強縣,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百強縣,全國郵電經濟效益百強縣,全國治沙先進縣,全國水產先進縣,全國物價系統先進縣,全國「鄉鎮企業辦得好,對社會貢獻大」先進縣。
行政區劃
電白縣轄17個鎮(水東鎮、陳村鎮、林頭鎮、霞洞鎮、黃嶺鎮、那霍鎮、沙瑯鎮、羅坑鎮、觀珠鎮、望夫鎮、馬踏鎮、嶺門鎮、麻崗鎮、旦場鎮、樹仔鎮、電城鎮、博賀鎮)。[2]
歷史沿革
宋開寶五年置電白縣。據《今縣釋名》:因「移縣治神電衛」而得名。
1990年,全縣劃分為馬踏、爵山、嶺門、電城、博賀、龍山、樹仔、麻崗、旦場、陳村、水東、南海(1992年茂名市在南海鎮設立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區,管轄面積47平方公里)、沙院、小良、七逕、坡心、羊角、林頭、霞洞、大衙、觀珠、沙瑯、黃嶺、望夫、那霍、羅坑等26個鎮,380個管理區,42個居民委員會,10個漁業管區,4615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不變。
1992年,縣城城區面積擴大到8.5平方公里。
1995年11月,經廣東省民政廳批准,將17平方公里的陳村鎮撤銷併入水東鎮。
1996年10月,投資3200多萬元、位于海濱大道的縣行政中心(縣委、縣政府、人大、政協綜合大樓)動工興建。
1999年1月,全縣撤銷管理區,改設村(居)委會,全縣設立村委會375個,居委會37個。至2000年,全縣有村委會383個,居委會41個;縣城水東城區面積擴大到14.6平方公里,總人口13.6萬多人。
1999年12月25日,電白縣行政中心竣工投入使用。
2001年1月,國務院批准從電白劃出羊角、坡心、七逕、沙院、小良、南海(經濟開發區)等6個鎮設立茂名市茂港區(區政府所在地南海街道辦),電白仍保留馬踏、爵山、嶺門、電城、博賀、龍山、樹仔、麻崗、旦場、水東(含陳村)、林頭、霞洞、大衙、觀珠、沙瑯、黃嶺、望夫、那霍、羅坑等19 個鎮。
2003年12月,撤銷爵山鎮併入電城鎮;撤銷龍山鎮併入博賀鎮;撤銷大衙鎮併入林頭鎮,全縣行政區劃為馬踏、嶺門、電城、博賀、樹仔、麻崗、旦場、水東、林頭、霞洞、觀珠、沙瑯、黃嶺、望夫、那霍、羅坑等16個鎮(目前,陳村鎮建制雖仍保留,但僅為虛擬鎮)。
2012年4月26日,廣東茂名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該區規劃面積1688平方公里(該區域為功能區,非行政區),人口250多萬人,共含電白縣、茂港區、茂南區19個鎮、6個街道辦。即電白縣有水東、電城、林頭、旦場、博賀、麻崗、樹仔、嶺門、馬踏等9個鎮;茂港區有七逕、坡心、小良、沙院等4個鎮及南海、高地2個街道辦;茂南區有鰲頭、袂花、鎮盛、公館、金塘、新坡等6個鎮及河西、紅旗、新華、露天礦等4個街道辦。
2012年10月11日,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黨工委揭牌成立。該區包括廣東茂名石化產業園和七逕鎮。
2013年4月26日,廣東茂名博賀灣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成立。同一天,市政府將原屬電白縣的電城、博賀兩鎮實行交割,正式列入該區單獨管理。
2013年7月5日,廣東茂名水東灣新城成立,其規劃範圍為:北至港城路,西至工業大道,南至南海,東至王村,面積約168平方公里。範圍內包含重點開發區和協調發展區,重點開發區包括陳村—旦場、南海—高地兩個重點開發區,面積合計約98平方公里,重點開發區以外屬協調發展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
201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原茂名市茂港區和電白縣合併為茂名市電白區(即版圖重新回到2001年前的原電白縣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原電白縣人民政府駐地,即水東鎮海濱大道1號行政中心。4月18日,茂名市電白區掛牌成立。[3]
地理氣候
電白縣地勢背山面海,山地、平原、沿海面積各占1/3。電白縣海岸線長220多公里,海域遼闊,放雞島、竹洲島、南士島、青洲島、大洲島、三洲島、嶺仔嶼等七大島嶼有如天然屏障。 電白縣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年無霜期362.2天,年均降水量為1942.3毫米,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電白縣植被覆蓋率達80%,森林覆蓋率為48.4%。全縣山地、丘陵地帶基本種上水果與南藥。電白縣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完善,是粵西南的重要門戶,325國道、廣湛高速公路縱貫全境,三茂鐵路穿過西北部六鎮。蓮頭25萬噸單點系泊油碼頭,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原油碼頭;博賀港是對外開放港口,正在建設大型貨運碼頭。[4]
經濟概況
民營企業恆大鋼鐵基地首期180萬噸/年和第二期320萬噸/年軋鋼項目已相繼順利投產,年產值達150億元、800萬千瓦熱電廠,首期200萬噸瀝青加工項目,15萬千瓦風力發電等大宗項目也相繼落戶,所有項目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可達400億元。此外,電白縣工業園區也有31家企業落戶。年產值近40億元。在325國道和水林路沿線,已初步形成了香精香料產業集群。目前,在「二線」的香精香料企業近40家,年產值達10億元,占全國香精香料銷售市場份額的65%以上,在國家煙草專賣局指定的煙草專用香料廠家中,電白就占了16家,產值、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電白縣水果種植面積約65萬畝,年產量20多萬噸,水產品年產量約50萬噸。還有豐富的糧食、花生、蔬菜等農產品,發展農海產品加工業前景廣闊。近年來,該縣大力扶持從事農海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像民豐有限公司、正紅牌紅心鴨蛋開發有限公司、龍海海蜇集團、電白食品集團腊味廠、德興果菜發展有限公司、佳輝食品有限公司、金鷹大米廠、港泰食品有限公司、億順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投產。其中龍海海蜇集團,年產值達1.3億元,稅利3000萬元。該公司對沿海3000戶海蜇捕撈戶的產品定點收購加工,直接安排2000多人就業,產品遠銷美、日、加、韓等國。此外,中國海洋水產品總公司屬下的佳輝食品有限公司在電白投資2億多元,加工各類高檔海產品,年創匯5000萬美元,創稅收2000萬元,每年有近萬戶漁民可以從中直接受益。
電白海岸線長達220公里,海域遼闊,海產資源豐富,為海洋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目前該縣已開發優質海水養殖基地234465畝,養殖石斑、龍蝦、對蝦、膏蟹、鮑魚、牡蠣等100多種優質水產品。全縣水果種植面積66萬畝,水果總產量25萬噸;荔枝總產量10.3萬噸。全縣現有捕撈魚船4800艘,400匹碼力以上的大漁船150艘,並配備了衛星導航儀、羅蘭定位儀及優良通訊設備,遠洋捕魚能力強。同時,全縣開展灘涂養殖近10萬畝,其中:對蝦養殖4萬畝,優質漁養殖2萬畝及15000個網箱,文哈養殖1.5萬畝,蠟類養殖1萬多聲,年海產品38萬噸,其中:優質魚8萬噸,蝦蟹1.5萬噸,貝類18萬噸,操類8000噸。
為了促進侮產品貿易發展,近年建起了大小製冰廠、冷凍庫數十家,培養發展海產品加工群100多完各種配套設施日臻完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