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學
《電影美學》,副題「一種新藝術的特性和成長」,電影藝術理論研究專著。貝拉·巴拉茲著。1948年出版,1952年出第1個英譯本(倫敦版),1972年出第2個英譯本(紐約版)。中譯本中國電影出版社1979年出版,何力譯,邵牧君校。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分兩部分,合24章,中譯本共21萬字。認為電影藝術是本世紀最富有群眾性的藝術,提高觀眾對電影的鑑賞力,實質上意味着提高世界各民族人民的智力。基於這種理解,據史立論,引證賅博,通過電影藝術形式的發展過程以及它同其他藝術形式的聯繫,全面而深入地探討了電影藝術的特性。第一部分總結了無聲電影的藝術經驗,同時又從理論高度和電影藝術發展的角度探討了電影這種新的藝術形式的獨特表現手法,如特寫、變化多端的方位、剪輯、搖鏡頭等等。第2部分則分析了有聲電影的功過,探討了有聲電影聲音處理的問題,並探討了電影的風格、先鋒派的形式主義、對白、藝術形式與素材、音樂形式等問題。本書作為一家之言,在電影藝術理論發展史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書中的一些觀點,至今仍被電影研究家廣泛採用。
作者介紹
貝拉.巴拉茲(Bela Balazs,1884—1949)匈牙利作家,電影理論家。第一次大戰前,在匈牙利創作並發表了大量小說、戲劇和詩歌,第一次大戰後移居奧地利、德國,納粹興起後,又被迫移居蘇聯。移居國外後,長期致力於電影研究,並從事電影教育工作。另有著作《可見的人類》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電影美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