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蟲樂隊
The Beatles |
中文名:甲殼蟲樂隊 外文名:The Beatles 組合成員:約翰·列儂(1980年逝世)、林戈·斯塔爾、 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2001年逝世) 成立時間:1960年 代表作品:A Day In The Life、I Want to Hold Your Hand、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Yesterday、 In My Life、Something、Hey Jude、Let It Be、Come Together、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A Hard Day's Night、 Norwegian Wood、Revolution、Eleanor Rigby、Love Me Do、 Here Comes The Sun、Free As A Bird 別 名:披頭士、披頭四 國 籍:英國 主要成就:不列顛帝國勳章、14座格萊美獎、入選搖滾名人堂、 公告牌最傑出音樂人Hot 100第一名、公告牌最多冠軍單曲排行榜第一名展開 音樂類型:流行搖滾、交響搖滾、民謠搖滾、迷幻搖滾等 解散時間:1970年 |
甲殼蟲樂隊(The Beatles),英國搖滾樂隊,1960年成立於英格蘭利物浦市,由約翰·列儂、林戈·斯塔爾、保羅·麥卡特尼和喬治·哈里森四名成員組成。
1963年發行樂隊首張正式音樂專輯《Please Please Me》,該專輯創下連續30周位居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冠軍的紀錄。1964年創下同時包攬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前5名的紀錄;同年獲得第7屆格萊美獎「最佳新人獎」 。1965年發行的音樂單曲《Yesterday》連續4周登上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1966年發行迷幻搖滾風格的音樂專輯《Revolver》。1967年發行的音樂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獲得第10屆格萊美獎「年度專輯獎」。1968年發行的音樂單曲《Hey Jude》連續9周登上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 ;同年發行同名錄音室專輯《The Beatles》。1969年進行最後一次公開演出;同年發行的音樂專輯《Abbey Road》被《滾石》音樂雜誌評為「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之一 。1970年發行音樂專輯《Let It Be》;同年,樂隊宣布正式解散。
1980年,約翰·列儂去世。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1996年獲得第39屆格萊美獎「最佳流行樂隊獎」 。2001年,喬治·哈里森去世 。2004年被《滾石》雜誌選為「歷史上最偉大的50位流行音樂家」首位 。2008年在美國公告牌「最傑出音樂人Hot 100」榜單中名列榜首,以20首冠軍單曲在公告牌「最多冠軍單曲」榜單中排名第一 。2012年登上英國官方排行榜公司公布的英國最暢銷樂隊排行榜榜首。2023年發行樂隊最後一支單曲《Now And Then》。[1]
目錄
早期經歷
1955年,在藝術學校讀書的約翰·列儂組建了一支名為「the Quarrymen」(採石工人)的搖滾樂隊,這支樂隊是The Beatles的前身。1956年,約翰·列儂在利物浦一處教堂里結識了保羅·麥卡特尼,兩人都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保羅·麥卡特尼加入了樂隊並擔任吉他手。
1958年,保羅·麥卡特尼的好友喬治·哈里森加入了「the Quarrymen」樂隊,與此同時也陸續有其他樂手臨時性加入這支樂隊,其中留隊時間較長的是樂隊的鼓手柯林·漢頓,他於1957年加入,1958年退出。最終,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在20世紀50年代末構成了樂隊的核心穩定陣容。
1960年3月,約翰·列儂的大學同學斯圖亞特·蘇茨里費加入了「the Quarrymen」樂隊,他建議樂隊更名為「the Beetles」;同年夏天,樂隊改名為「the Silver Beetles」,此時鼓手彼德·貝斯特也宣布加入樂隊;8月中旬,他們正式把樂隊名稱改為「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樂隊至此正式成立 。[2]
演藝經歷
德國漢堡之行
1961年2月9日,他們在位於利物浦馬修街上的「洞穴俱樂部「進行首次表演。3月,他們回到德國漢堡,並且作為漢堡歌星托尼·謝里丹的後備樂隊參與了專輯的錄製工作,在此期間他們也創作了一些歌曲,但是都沒有發表。同年,樂隊的貝斯手斯圖亞特·蘇茨里費重新回到大學校園,保羅·麥卡特尼轉而成為了樂隊的貝斯手,喬治·哈里森成為了主音吉他手,約翰·列儂擔任節奏吉他手,彼德·貝斯特擔任鼓手,但同時他們在演唱和表演的時候又經常互換和演奏其他各種樂器,因此在這段時期,樂隊的每個人都是主唱。11月,利物普唱片公司的老闆布萊恩·愛潑斯坦在「洞穴俱樂部「第一次見識了他們的演出,於是決定成為他們的經理人,並且與他們簽署了一份為期5年的經紀合約。
簽約唱片公司
1962年,EMI下屬的帕洛風唱片公司經理喬治·馬丁與The Beatles簽約。6月2日,在倫敦阿比路錄音室開始了第一張專輯的錄製工作。8月16日,林戈·斯塔爾正式代替彼德·貝斯特成為樂隊的鼓手 。10月5日,The Beatles發行第一首英國單曲《Love Me Do/P.S.I Love You》,之後他們開始在英國舉行巡迴演出 。11月末,錄製單曲《Please Please Me》的另一個版本。12月,結束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漢堡之行。
1963年1月,The Beatles發行的單曲《Please Please Me》首次登上英國流行音樂單曲榜的冠軍位置 。2月,完成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的錄製。3月22日,發行樂隊首張正式錄音室專輯《Please Please Me》 ,該專輯發行後不僅登上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的冠軍 ,還創紀錄的保持冠軍的位置長達30周的時間 。5月4日,發行的歌曲《From Me to You》以及《Thank You Girl》再度獲得英國流行音樂單曲榜的冠軍。同年,The Beatles製作的單曲《From Me to You》在推出後獲得英國流行音樂單曲榜的冠軍,而另一首單曲《Bubbling Under》則成為The Beatles首次打入公告牌Hot 200單曲榜的作品。8月,發行單曲《She Loves You》,這首歌曲是他們在英國第一首銷量超過100萬的單曲 。11月,受邀在皇家綜藝劇場演出;年底,發行第二張錄音室專輯《With the Beatles》;專輯中的歌曲《Don't Bother Me》在英國創下了一百萬次的單曲銷售紀錄,而其他的歌曲如《I Want to Hold Your Hand》《Meet the Beatles!》也打入了公告牌Hot 200單曲榜 ;同年,保羅·麥卡特尼和約翰·列儂成為樂隊音樂創作的核心人物。[3]
赴美經歷
1964年年初,發行在美國的首張專輯《Meet the Beatles》。2月7日,在美國首次公開亮相。2月9日,在美國CBS電視台的節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現,吸引全美超過7300萬的觀眾收看,並且引發了美國人對英國音樂的興趣 ;這一年,The Beatles進行的一系列巡迴演出都獲得了成功,並且在美國引領了「英國入侵」。2月22日,發行的單曲《I Want to Hold Your Hand》蟬聯了美國公告牌專輯榜的冠軍,與此同時,他們的第二首上榜單曲《She Loves You》從公告牌第三名攀升到了亞軍位置,創下上榜單曲包攬公告牌冠亞軍的紀錄 。4月4日,推出的五首歌曲同時打入美國公告牌,成為首支發行歌曲同時占據公告牌第一至第五名的樂隊 。7月6日,主演的首部黑白電影《A Hard Day's Night》正式誕生,影片以偽紀錄片的風格描繪了樂隊生活中的日子。7月,發行音樂專輯《A Hard Day's Night》;其中的歌曲《Can't Buy Me Love》成為英國第一首提前訂購超過100萬張的單曲,此外它還成為樂隊第一首同時在英國、美國單曲榜上奪冠的歌曲 。12月,在英國發行第四張錄音室專輯《Beatles for Sale》;該專輯展現了他們對於各種音樂風格的融合,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以保羅·麥卡特尼為代表的民謠唱法。同年,在電影《A Hard Day's Night》的原聲帶中,樂隊成員喬治·哈里森受到鮑勃·迪倫的影響,成為第二個拿起電吉他來演奏搖滾歌曲的歌手,這一舉動也影響了搖滾樂的發展。同年,憑藉主演電影《A Hard Day's Night》的同名主題曲《A Hard Day's Night》獲得第7屆格萊美獎「最佳樂隊獎」 ,樂隊還獲得「最佳新人獎」 。
1965年7月29日,主演第二部自傳電影《Help!》。8月,發行音樂專輯《Help!》;該專輯顯示了他們的音樂風格向着鄉村搖滾靠攏,其中由保羅·麥卡特尼創作並演唱的歌曲《Yesterday》在發行後獲得英國歌曲排行榜的冠軍;此外,該曲還在MTV電視台以及美國《滾石》雜誌共同舉辦的「自1963年以來一百首最佳流行歌曲」評選中排名第一位 ,連續4周登上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 。8月15日,在美國紐約的希葉露天體育館舉行了一場演唱會,吸引了5.5萬觀眾到場觀看,這場露天演唱會也創下了30.4萬美元的演唱會票房紀錄 。10月26日,獲得伊麗莎白女王頒授的不列顛帝國勳章。12月,發行第六張錄音室專輯《Rubber Soul》 ;該專輯發行9天後在美國的銷量達到120萬張,而在英國,這張專輯不僅登上了英國流行音樂專輯榜榜首,還在榜單停留了12個月的時間 。
1966年6月20日,發行專輯《Yesterday and Today》;由於樂隊成員穿着屠夫的衣服出現在專輯封面,因此引起了抗議聲 。8月5日,發行迷幻搖滾風格的音樂專輯《Revolver》 ;為了營造出迷幻的感覺,該專輯首次運用了逆錄的技術;約翰·列儂將樂譜按照反向順序彈奏,最後混音的時候再以正向順序合成;該專輯發行後在英國和美國的銷量榜榜首位置分別保持7周和6周,而在《All-Time Top 1000 Albums》和《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排行榜上,這張專輯分別名列第1和第3 ;該專輯也是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迷幻搖滾專輯。8月29日,在美國舊金山燭台體育場舉行了樂隊最後一次演唱會,之後他們就宣布暫停巡迴演出,集中精力在錄音室創作音樂。同年,樂隊因為列儂的「The Beatles比耶穌更受歡迎」的言論而一度遭到了電台和媒體的封殺;在他們道歉之後,媒體就妥協了 。
1967年2月13日,發行雙A面單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以及《Penny Lane》 。6月1日,推出概念音樂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這張專輯在美國的銷量達到800萬張 ,並且在第10屆格萊美頒獎禮上獲得了年度最佳專輯、最佳唱片封面獎、最佳非古典類錄音工程獎、最佳當代專輯獎。6月25日,由約翰·列儂創作的歌曲《All You Need Is Love》發表。11月27日,發行音樂專輯《Magical Mystery Tour》。
1968年2月-4月,The Beatles的成員創作了很多歌曲,其中有17首歌曲收錄在專輯《The Beatles (White Album)》里;在這一年,樂隊開始出現個人化程度過高的現象,樂隊主唱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各自創作自己的音樂 。8月,發行歌曲《Hey Jude》;這首歌曲在全球的銷量超過800萬張,並且連續9周位於美國公告牌榜首 。11月22日,發行樂隊第九張錄音室專輯《The Beatles》(又名《The White Album》) [78];專輯發行後創下連續9周占據美國公告牌Hot 200專輯榜第一位的紀錄以及155周的在榜紀錄 。
1969年1月30日,在薩維爾街3號的紅磚樓頂進行了最後一次公開演出 ,這是樂隊四名成員突發奇想而舉行的沒有向公眾宣布的即興屋頂演唱 ;演唱會進行了40多分鐘,最後警察拔掉了他們的線纜,宣告了演出結束。9月26日,發行錄音室專輯《Abbey Road》 ;這張專輯在《滾石》雜誌評選的「500 Greatest Albums of All Time」榜單中名列第14位。
樂隊解散 1970年,憑藉《Let It Be》獲得第13屆格萊美獎「最佳原創電影電視音樂獎」。4月10日,保羅·麥卡特尼宣布離開樂隊 。5月8日,樂隊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Let It Be》正式面世,這張專輯在《滾石》雜誌2003年發布的五百大專輯排行榜中位列第86位。10月31日,保羅·麥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完全解散The Beatles,並且禁止樂隊重組;經過一年的審理辯論之後,法庭批准了麥卡特尼的訴訟。
解散之後 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在紐約被自己的歌迷槍殺 ,終年40歲。1988年1月20日,The Beatles入駐搖滾名人堂。1994年,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林戈·斯塔爾為樂隊精選集的製作而重聚。
1996年,樂隊憑藉單曲《Free As A Bird》獲得第39屆格萊美獎「最佳流行樂隊獎」,而《Free As A Bird》以及《The Beatles Anthology》的音樂錄影帶則分別獲得了「最佳音樂錄影帶短片獎」和「最佳音樂錄影帶長片獎」 。
2000年,發行精選專輯《1》,該張專輯收錄了1962年至1970年樂隊在英國和美國登上排行榜冠軍的27首單曲 。2001年11月29日,喬治·哈里森因肺癌去世,終年58歲。2006年,發行混音合輯《Love》。
2008年,在美國公告牌「最傑出音樂人Hot 100」榜單中名列榜首,以20首冠軍單曲在公告牌「最多冠軍單曲」榜單中排名第一。2010年,美國《Billboard》雜誌公布了2000年至2009年最佳單曲排行榜,樂隊發行的精選專輯《1》以11,499,000的銷量成為2000年至2009年在美國最暢銷的唱片 。2012年,在英國官方排行榜公司公布的「英國最暢銷樂隊排行榜」上,The Beatles以2210萬次的單曲銷售量名列榜首 。
截至2016年,The Beatles有15張專輯獲得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專輯榜冠軍;有17首單曲獲得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單曲榜冠軍,創下獲得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專輯榜、單曲榜冠軍次數最多的紀錄。在美國公告牌榜單上,The Beatles擁有19張冠軍專輯以及20首冠軍單曲,創下獲得美國公告牌專輯榜、單曲榜冠軍次數最多的紀錄 。
2023年11月2日,The Beatles的最後一支單曲《Now And Then》全球同步發行,單曲由約翰·列儂在1970年代末創作並演唱,樂隊其他三名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爾也一起參與了創作。
主要作品
音樂專輯
Now And Then [83] 發行時間2023-11-2
Love 發行時間2006-11-20
The Red Album 發行時間1973-10-05
The Blue Album 發行時間1973-10-05
Let It Be 發行時間1970-05-08
Abbey Road 發行時間1969-09-26
The Beatles (The White Album) 發行時間1968-11-22
Yellow Submarine 發行時間1968-01-09
Magical Mystery Tour 發行時間1967-12-26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發行時間1967-06-01
Revolver 發行時間1966-08-05
Rubber Soul 發行時間1965-12-03
Help! 發行時間1965-08
Beatles for Sale 發行時間1964-12-04
A Hard Day's Night 發行時間1964-07-10
With The Beatles 發行時間1963-11-22
Please Please Me 發行時間1963-03-22[4]
演唱會記錄
1969 Get Back演唱會
1966 美國舊金山燭台體育場演唱會
1966 日本武道館演唱會
1965 希葉露天體育館演唱會
1964-1966 美國巡迴演唱會 參演電影 Help! 1965
A Hard Days Night 1964
黃色潛水艇 1968
紀錄片
2016 一周八天:披頭士的巡演時代
獲獎記錄
音樂獎項
2017 第59屆格萊美最佳音樂電影 The Beatles:Eight Days A Week The Touring Years 獲獎
2014 第56屆格萊美終生成就獎 獲獎
1996 第39屆格萊美最佳音樂錄影帶短片獎 Free As A Bird 獲獎
1996 第39屆格萊美最佳音樂錄影帶長片獎 The Beatles Anthology 獲獎
1996 第39屆格萊美最佳流行樂隊獎 獲獎
1970 第13屆格萊美最佳原創電影電視音樂獎 Let It Be 獲獎
1969 第12屆格萊美最佳非古典類錄音工程獎 獲獎
1967 第10屆格萊美最佳非古典類錄音工程獎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獲獎
1967 第10屆格萊美最佳唱片封面獎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獲獎
1967 第10屆格萊美最佳當代專輯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獲獎
1967 第10屆格萊美年度最佳專輯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獲獎
1966 第9屆格萊美最佳唱片封面獎 Revolver 獲獎
1966 第9屆格萊美年度最佳歌曲獎 Michelle 獲獎
1964 第7屆格萊美最佳樂隊獎 A Hard Day's Night 獲獎
社會榮譽
1965 不列顛帝國勳章 獲獎
人物評價
音樂風格
The Beatles的音樂呈現了多元風格,其中有主流搖滾、交響搖滾、民謠搖滾、先鋒搖滾、迷幻搖滾等等。他們不僅在音樂中運用各種不同元素,而且還吸收了其他藝術種類的風格特點。縱觀他們的音樂作品,樂迷可以從中聽到各種樂器的美妙旋律,比如《Let It Be》中的口琴、《Norwegian Wood》中的西塔爾琴、《Yesterday》中的弦樂等等 [63]。此外,他們的音樂還具備輕鬆、愉快的特點。他們在音樂中展現天才光輝的同時,還始終堅持做樂迷愛聽的音樂 谷勇、《周末畫報》評)。
The Beatles在成立之後勇於創新,他們不滿足於既定的搖滾結構,把搖滾樂傳統的A+B結構改為A+A結構或者A+A+B+A等結構。在音樂的節奏方面,他們的音樂也打破了傳統的固定節拍,一首歌曲里經常混合着四三拍、四四拍或者四六拍。在結構與節奏兩方面,他們都對傳統搖滾樂進行了革新,讓搖滾樂不再拘泥於狹窄的格式,並將其引領到更寬廣的發展道路上。相比傳統搖滾樂,他們的音樂動感更強,也更加時尚,因此他們的音樂一出現就受到了年輕人的歡迎。除此之外,他們的音樂在和聲、調性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革新(深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谷勇評)。
成就與影響
The Beatles是一支頗具傳奇性的樂隊。從成立到解散,他們僅僅存在了十年的時間,但是作為一個音樂文化的革命者,其文化影響力早已超過了其藝術的本身。他們的歌聲影響了一代人的藝術趣味、服裝髮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他們以其反上流社會、反正統藝術的風格,鋒利且敢於接觸社會敏感問題的歌曲內涵以及在舞台上與世俗挑戰的舉止征服了各國青年。他們以創新精神豐富和發展了搖滾樂,把搖滾樂帶到了另一個歷史階段,從此搖滾樂不再只是一種單純的娛樂音樂,它有了更多讓人思考的東西。(《南方都市報》、新浪網、網易評)
The Beatles是第一支以搖滾樂名義成為一個時代具有象徵意義的樂隊,他們那一大批主題深刻、內容廣泛的音樂能在精神上體現出搖滾樂的真正實質。作為流行音樂歷史上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樂隊,他們對於世界範圍內搖滾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世紀60年代,他們不僅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披頭士狂熱」 ,還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以後搖滾樂隊的音樂和思想,並直接影響了搖滾樂的變革。在美國,他們帶來了被稱為「英國入侵」的浪潮,進而從根本上衝擊了美國音樂的基礎,並影響了此後美國本土流行音樂的發展道路 。(《南方都市報》、新浪網、電影網評)
The Beatles不僅僅是一支樂隊,他們是一個城市的文化遺產,是一種全球文化現象,還是一種流行樂的商業模式。作為全球偶像,The Beatles的影響力不僅限於音樂作品,他們的人格魅力,行為舉動都可牽動大眾的神經。樂隊的四位成員個性鮮明、分工明確、人格魅力突出;樂隊的核心人物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更是充分踐行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信條。偶像的最高境界就是為崇拜者重塑世界觀,The Beatles不僅塑造了搖滾圈的世界觀,他們還定義了後世主流搖滾樂的樣子以及搖滾明星的做派(網易評)。[5]
視頻
參考資料
- ↑ The Beatles——半個世紀前的英倫入侵,知乎
- ↑ 披頭士 The Beatles,豆瓣
- ↑ 簡易的披頭士(The Beatles)入門,嗶哩嗶哩
- ↑ 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搖滾經典,QQ音樂
- ↑ 乾貨分析| The Beatles是如何影響當代音樂的?,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