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甚囂塵上(拼音:shèn xiāo chén shà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 「甚囂塵上」的原義是楚王說敵方晉軍喧譁紛亂得很厲害,而且塵土也飛揚起來了;形容忙亂喧譁的情狀;後以「甚囂塵上」比喻對某人某事議論紛紛;多指某種言論十分囂張;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1]

[]

目錄

成語辨析

甚囂塵上—滿城風雨 「滿城風雨」的意思是城裡到處颳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甚囂塵上」與「滿城風雨」都形容消息傳得很快,弄得人盡皆知、議論紛紛的樣子。但也有區別:「甚囂塵上」還可以用在軍隊上,形容敵對勢力猖狂叫囂;「滿城風雨」則沒有明顯指出敵對方,而是指一定地域內到處議論紛紛。

成語出處

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於王后。王曰:「騁而左右,何也?」 曰:「召軍吏也。」「皆聚於中軍矣!」曰:「合謀也。」「張幕矣!」曰:「虔卜於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曰:「將塞井夷灶而為行也。」「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曰:「聽誓也。」「戰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戰禱也。」(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甚囂塵上」。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楚晉兩國爭霸,經常爆發戰爭,但兩國勢均力敵,長期分不出勝負。有一年,晉國又與楚鄭聯軍交戰,楚鄭聯軍與晉軍在鄭國的鄢陵相遇了。楚共王求勝心切,乘晉軍不備,利用夜色,搶占了有利地勢,在逼近晉營的地方排兵列陣,氣勢咄咄逼人。 第二天清晨,晉厲公發覺晉軍處於不利位置,立即召集各路將領商議對策,諸將議論紛紛,莫衷一是。這時,大將範文子年幼的兒子范勻提出一個高明的主張:先備足食物和水,然後填平爐灶,掩埋水井,騰出足夠的地方列兵布陣,再與楚鄭聯軍決一死戰。晉厲公採納了范勻的建議,立即命將士按此方案行動。 楚共王登上高高的偵察車,向晉營瞪望,眼前的情景讓他大吃一驚。只見晉營內戰車左右馳騁,人馬紛紛往中央聚集,一派殺氣騰騰的景象。正看着,晉軍又開始在陣地上搭起帳篷來,可不一會兒,又撤掉了帳篷。楚共王心裡十分疑惑,忙問這是怎麼一回事。 伯州犁回復他:「晉軍正在祭祀祖先,祈禱勝利!」 楚共王心裡很不安。突然,晉軍陣地上塵煙四起,人聲喧鬧。 楚共王手指晉營,高聲發問:「看,晉軍陣地甚囂塵上,他們在幹什麼呀?」 伯州犁解釋道:「晉人在填灶掩井,騰出地方列兵布陣呢。" 兩軍交手了,晉軍指揮得當,布陣有方,士氣高昂。相反,楚鄭聯軍配合失調,陣容不整,在晉軍凌厲攻勢下顯得非常慌亂,楚共王眼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殘兵敗將倉皇逃走了。

成語寓意

楚王看到晉軍大營塵土飛揚得厲害,詢問伯州犁,伯州犁進行了回答,說是填平水井,剷平爐灶,準備戰鬥。這表明,主帥要善於從敵軍情況,了解到敵軍的動靜,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在鄢陵之戰中,由於子反醉酒,楚國戰敗。這一戰,鞏固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甚囂塵上」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形容消息普遍流傳,議論紛紛,多指某種言論十分囂張。

運用示例

清·王韜《淞隱漫錄》:「自此功名之心頓淡,顧以逆旅甚囂塵上,非養疴所宜,適相識之友有別墅在城南。」 現代作家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二回:「雖已電令燮元代理督軍,同時蘇人爭請廢督,甚囂塵上。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