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
【原文】
蔽芾甘棠,
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
勿翦勿敗,
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
勿翦勿拜,
召伯所說。
【注釋】
①蔽芾(fei):樹木茂盛的樣子、甘棠:棠梨樹;落葉喬木,果實甜美.
②剪:同「剪」,意思是修剪.
③召伯:即召公養,西周的開國元勛. 茇(ba);草屋,這裡是指在草屋中居住。
④敗;破壞,毀壞。
⑤窟 (ql);休息。
③拜:用作「拔」,意思是拔除.
③說(Shui):休息, 歇息。
【譯文】
梨棠枝繁葉又茂,
不要修剪莫砍伐,
召伯曾經住樹下。
梨棠枝繁葉又茂,
不要修剪臭損毀,
召伯曾經歇樹下。
梨棠枝繁葉又茂,
不要修剪莫拔掉.
召伯曾經停樹下。
【讀解】
前人栽下的樹木,可供後人乘涼;前人創下的基業,可讓後 人坐享。後人不忘前人,留下樹木睹物思人;後人為了感念前人, 把基業代代相傳。人類的歷史進程,大概就是這樣生生不息,世 代相傳的。
人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還說,吃水不忘挖井人。 這都是告誡我們不要割斷歷史,不要割斷傳統,保持歷史發展進 程的連續性。
不過,歷史總是在既保持連續性,又不斷創造更新之中向前 發展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浪推浪不斷,就有了連續性;後浪推動前浪,是新陳代謝,不斷更新,不斷補充新的活 力。只強調連續性,可能會趨向守舊;只強調創新,可能會趨向 背離傳統。
在實際當中,保守和革新總是在其它合力的影響下交互作用 的。
正如生物的延續和發展一樣,遺傳和變異構成了兩股矛盾著的推動力、沒有遺傳,就沒有物種的延續;沒有變異,就沒有新 的種的產生。有遺傳也有變異,便形成了世界上生物的多樣性。 [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