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过颐和园
《瑞龙吟过颐和园》是一首现当代诗,当代诗亦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1]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 |
城西去,依旧照眼晴岚,障空高树。东风还识天家,酿花酝柳,吹香弄絮。 启朱户,休道建章宫里,物华如故。行吟小立长廊,垂虹万丈,凌霄噀雨。 应悟承平难再,几番昏晓,河山无主。留此旧灰昆明,闲勘愁素。 罗衣对雪,重问凭阑处。知何事沧江沸鼎,铜盘倾露。 泪洒蘅芜路,伎堂散尽,霓裳妙部。鸾影惊鸿睹,空认取瑶台,朱颜仙姥。 绛云殿阁,不堪回顾。 |
” |
— [现当代]吴梅 |
目录
郭沫若
一般公认郭沫若是中国新诗奠基人。郭沫若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其《女神》是继《离骚》[2]之后的又一面鲜艳旗帜。诗人像“天狗”似的吞食旧的一切,立志要做一个既往开来的“匪徒”,为了思恋祖国这位“年轻的女郎”而经常“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他用火山爆发一样的热情,召唤着中华民族的新生觉醒;他以盘古开天地的伟大气势催毁着旧宇宙;他以气吞环宇的声威雄猛地呐喊:“我是个无产者!”郭沫若,这位顶天立地的雄性“女神”,之所以像屈原一样活在我们心里,就因为“女神”不仅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典型象征,而且是炎黄子孙立志脱胎换骨,振兴中华的典型象征,同时又是整个人类不断破旧立新,向往美好前程的典型象征。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典诗词的9种意境,全在这90首千古绝唱里,搜狐,2019-09-30
- ↑ 《离骚》的创作背景 屈原写离骚的背景故事,搜狐,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