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圖鏈接來自 雞西市人民政府 的圖片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虎林市東部,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聯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澤濕地集中分布地區[1]。保護區總面積4436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9275公頃。

珍寶島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6種[2]。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烏蘇里江沿岸重要的生態環境系統組成部分,為賴以濕地環境生存的生物提供生長、棲息、繁殖及遷徙停歇地。2017年12月20日,入選「中國森林氧吧」。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

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虎林市境內東部,烏蘇里江左岸,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聯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澤濕地集中分布地區。

範圍在北緯45°52′00″-46°17′23″、東經133°28′44″-133°47′40″之間。行政區劃分別隸屬於虎頭鎮和珍寶島鄉。

地質地貌

保護區內虎頭隆起是黑龍江省最早的陸核,是八面通隆起唄敦化——密山斷裂切錯東移部分。麻山群構成其主體,其時代為距今25億年前。其後長期處於剝蝕狀態。晚遠古代末期-早侏羅紀早期,保護區北部完達山-西錫霍特地槽褶皺系經過了幾次海侵海退的旋迴,在三疊紀到早侏羅紀完達山區斷陷為深海槽,形成巨厚的硅質岩和泥質岩。在燕山晚期及海西期侵入了花崗岩、黑雲母花崗岩斜長花崗岩。中生代時期發生大的斷裂沉陷,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終處於沉降運動之中,出現了三疊系沉積,處于海陸相交互沉積的時期。第四系以來,又不斷堆積河湖相鬆散的亞粘土和沙礫。

由於敦化密山岩石圈斷裂經由本區北部完達山前地帶,一小木河為界,將保護區分為平原丘陵兩部分。北部為完達山余脈,為丘陵地形,海拔在130~170m之間;組成物質為硅質岩、礫岩、凝灰質粉砂岩、板岩,起伏和緩。最高為燒炭山,海拔為223.6m。低緩的山丘之間為較為寬廣的幼溝谷地,谷底平坦常有泥炭沼澤或小葉章草甸發育。

小木河以南主要為地勢低緩的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為60m左右,平均坡降約為1/80000。沿烏蘇里江流向,呈現南高北低的態勢。平原內中尺度地貌類型有河漫灘和一級階地兩種類型。

一級階梯主要分布在虎頭鎮-小木河一線、北部丘陵南麓,方正公路沿線。階段相對高度為10~15m,組成物質以中更新統的興凱湖組和晚更新的別拉洪河組。在方虎公路南側一級階地分布最廣泛。此外,保護區內尚有部分殘留的二級階梯,主要分布在珍寶島鄉附近,為從北向南舌狀延伸,組成物質為早更新統的沖積湖積層。

虎頭鎮附近有零星分布的孤山殘丘,海拔80~130m之間,最高在虎頭鎮西北側,海拔為148m。丘陵岩性為太古代麻山群地層及麻山期侵入岩。

水文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穆稜-興凱平原的局部微承淺水區,主要涵水層為細砂、中粗砂、沙礫石夾亞粘土。境內地下水埋藏較深,並有粘土層間隔,切斷了與地表面水的聯繫,所以對土壤的形成影響很小。含水層厚度一般為40~80m,靠近東方紅林業局一帶為10~40m,地下水含水層為中細砂,沙礫,大部分地表覆蓋有3m左右的亞粘土,形成微承壓水,有的靠近河岸地段,砂層直接露出地面,形成潛水。含水層厚度為30~50m,北部丘陵區一般在30m左右,水位埋深,低洼地帶2m左右,部分較高地區5m左右,北部低山丘陵30~50m,實測單井出水量70~170T/h。水質以重碳酸鈉型為主,礦化度均小於0.5g/L,大部分地區小於0.2g/L,是地礦化淡水,水質良好。

視頻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澤國珍寶|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報片
珍寶島國家濕地公園宣傳片

參考文獻